第03版:特刊·直通百姓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力推进新城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社区
——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铭访谈
■朱良城 摄

  ■记者 徐莹娟

  新江湾城地处上海东北部,原系江湾机场旧址,紧邻五角场城市副中心,辖区面积8.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5万人。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一个“国际化、智能化、生态化”的高品质现代社区已经逐步成型,新江湾城街道先后被授予“国际生态型示范社区”、“国际安全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上海市园林街镇”、“上海市扬尘控制街镇”等多项荣誉。如今,新江湾城街道正全力推进 “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创新之城”建设,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创”的现代化国际社区。

  补齐短板 建设生态“绿宝石”

  新江湾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铭介绍,新江湾城是上海市区唯一一块自然生态“绿宝石”,生态环境整体较好,但部分区域仍存在短板。今年,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街道接受了两项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任务,一项是区级重点整治地块——国权北路1001号北侧烂尾楼,另一项是街镇级重点整治地块——国政路南端。

  在军地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以上两处地块均已完成整治任务。国权北路1001号北侧烂尾楼于今年5月中旬完成整治,先后清退违法经营企业6家、违法居住人员200余人,临时查封房屋70余间,消除消防安全隐患4处,合计清理各类垃圾100余吨。国权北路1001号北侧烂尾楼已交由部队进行封闭式管理,彻底消除了该区域的安全及管理隐患。

  国政路南端地块于今年3月底完成整治,共拆除违法建筑2000平方米,消除消防安全隐患2处,清退各类违法居住人员20余人,现该区域也已交由部队进行封闭式管理。

  加强河道整治 保护优质水环境

  李铭介绍,新江湾城拥有上海市区唯一的湿地生态区,辖区湿地、绿地、景观水系优势明显,河道总长约11.92公里,总体水质为四类水质。目前,新江湾城已初步建成六横三纵河道,水域总面积约39.96万平方米。为保护新江湾城优质水环境,今年以来,街道对涉河违法搭建进行全面拆除,主要集中在小吉浦河、钱家浜河,实际拆违面积近4000平方米,目前河道沿岸6米的防汛通道已全部打通,并在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了空间绿化补种,使河岸周边环境得到大幅提升。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李铭表示,新江湾城的河道整体水质较好,如何继续保持将是下一步河道治理的重点。具体将通过四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方面是“活”,主要是协调部队,加快部队地块断头河开挖工程的实施,早日实现内部河道贯通,盘活区域整体河道水质;另一方面是“绿”,协调空军留用土地指挥部对小吉浦河已完成涉河拆违的点位加快实施绿化补种,提高河岸整体绿化水平,通过优化“六横三纵”河道的生态维护和沿河景观提升,打造水景观新亮点,完善新江湾城河网生态水景体系;三是“巡”,通过加强水闸河道的日常巡视和检查,及时了解本区域水系的水质情况,全面掌握河道污染源情况,积极开展水质评估,并予以处置;最后是“新”,重点通过实施引排水、加强水生植物栽植及维护、曝气曝氧设施安置、微生物菌群去污等措施,改善水系水质。

  打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风貌是新江湾城河道管理的长期目标。这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参与,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打造“一个面,三条线,多个点”,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河道治理。

  “一个面”就是将河道整治与睦邻家园建设结合起来,借助新江湾城自治联盟、公益联盟、党建联盟的宣传、发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培育居民爱河、护河的良好习惯。李铭介绍,前期,新江湾城街道的5家自治团队开展了“五邻联盟之邻里护生态”活动,通过环保宣言、清理河道垃圾、发放爱心绿植等,广泛传播爱河、护河的生态环保理念。“三条线”就是与校区、商区、营区合作,开展政学、政企、政军联动。如,在八一建军节前夕,街道与驻区部队开展爱河、护河大联动,对辖区河道进行环境整治及宣传,并邀请部队到社区睦邻中心开展联欢活动,形成军地联动的合力。“多个点”则是以大型公益活动为亮点,营造爱河、护河的氛围。

  扎实推进城区生态化建设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新江湾城街道已成功创建“上海市园林街镇”。“创建的过程是艰辛的,但结果令人欣喜。”李铭介绍,从创建初期,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就提出“以创建为抓手,扎实推进生态宜居城区建设”的创建理念,以创建促整改、以创建促提升。在创建过程中遵循“自然、野趣、简洁、丰富”的原则,同时修订《新江湾城绿地生态养护标准》,做到绿化群落层次自然不杂乱、植物群落野趣不荒芜、环境面貌简洁不单调、植物配置丰富不复杂的景观效果,走出一条具有新江湾城特色的绿地生态养护之路。

  李铭介绍,街道的城区生态化建设工作始终秉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为群众、靠群众、惠群众”。目的上“为群众”,生态化建设的出发点是为了群众的需求,街道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时始终将群众的需求置于首位;行动上“靠群众”,街道通过项目化、活动化的形式,开展丰富多样的生态化建设内容,开展一系列涉及“爱河、护河”的宣传、实践活动;结果上“惠群众”,将推进绿道、亲水平台的建设,打造具有新江湾城特色的街景风貌。

  生活垃圾分类也是生态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新江湾城街道2011年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以来,已在东森、时代花园等16个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绿色账户试点。通过努力,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参与率也在逐年上升,但不可否认的是,要真正做到全民垃圾分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在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目前,尚浦名邸、政立路711弄小区的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已经展开,将通过这两个小区的试点,着力打造具有可参观、可学习、可提升的示范典型,并总结出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特刊·直通百姓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特刊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全力推进新城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社区
杨浦时报特刊·直通百姓03全力推进新城建设
打造国际一流社区
2017-08-22 2 2017年08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