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路街道辖区面积2.75平方公里,其中同济大学占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人,下设23个居委会。四平路社区是传统的老工人新村,70%以上都是上世纪50-80年代建造的老公房,人口老龄化程度高,60岁以上老人占33.78%。
近年来,为增强老工人新村群众的获得感,街道结合创全、创卫等重点工作,对群众意见集中、反映突出的城市管理“短板”问题,多措并举,大力推进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并和同济大学的相关学院合作,积极开展四平空间创生行动,通过城市微更新、微改造,让四平这个老工人新村焕发出新的活力。
优化环同济创新创业环境
四平路街道辖区内的环同济经济知识圈是国家级“环同济研发设计服务特色产业基地”,是杨浦区域内大学“知识溢出”效应最为明显的区域,总产出每年以20%的幅度增长,2016年总产出345亿元。
四平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杜娟介绍,服务好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改善社区环境面貌,优化创新创业环境。这两年,街道按照“天空地面联动、街校联动”的原则,全力打好环同济环境攻坚战。
从去年开始,街道先后拆除假日百货楼顶将近4000平米的存量违章和打虎山路锦伟宾馆顶楼近千平米的违章,坚决消除隐藏在城市上空的“毒瘤”。阜新路、鞍山路路口存在近20年的废品回收站,密云路鼎绿超市门口存在10余年的违章建筑,这两处原来都是老百姓反映突出的“脏乱差”区域,街道联合多部门会诊,联动执法,花大力气进行了关停和拆除。此外,街道还通过街校联动,成功解决了存在多年的同济大学周边“黑暗料理”问题。
去年,四平路街道成功建成上海市首个无乱设摊社区,今年上半年,在上海市市容环境满意度测评中,位列全市7个中心城区109个街道(镇)的第11名,连续7次保持优秀行列。
生态治理内外兼顾软硬兼修
四平路街道今年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块有2个,分别为区级的“鞍山支路区块”,面积约34.5亩;街道级的“本溪路区块”,面积为13.87亩。主要涉及对鞍山路310弄、本溪路189弄两个自然小区及周边的“五违”问题和各类安全隐患整治。
“我们对小区内外保持一致的整治力度,既对小区外围的经营性违章、消防安全隐患、违法排污等问题零容忍,也对小区内有碍环境、群众反响强烈的违章、堆物、地桩锁、乱停车等违法行为不手软。”杜娟说,在这两个生态区块中,街道已拆除小区内的存量违法建筑322平米;整治了违法违规经营户19家;拆除了高空违法广告牌12块;整治了生产、消防安全隐患10处,并清理乱堆物20余车。
在开展硬件设施改造的同时,街道也重视建立健全管理机制,促进小区管理良性运行。鞍山路310弄小区因历史原因,存在两个业委会和两个物业公司,为了“小区主通道由哪家物业管理”一直纠纷不断。街道不仅为小区设立了门禁、划定了生命通道、补种了绿化、整治了卫生死角,还指导推进小区业委会的换届改选,多次召开协调会,最终明确了一家物业公司主管通道。
治水先治岸,治岸先拆违
全市中小河道的整治是今年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治理“补短板”的又一重要举措。四平路街道辖区内共有杨树浦港、东走马塘2条河道,长约2.4公里。其中,东走马塘为“政修路至杨树浦港”段,长约1公里;杨树浦港为“东走马塘至控江路段”,长约1.4公里。今年上半年,街道拆除了3处河道附近违章,配合封堵3处4个排水口。
“对我们来说,河道整治的后续长效管理还远没有结束。”杜娟介绍说,为贯彻落实“河长工作机制”,加强河道及河岸的环境保护,街道建立了一套“3+2”的工作机制。
“3”,即组建三支河道管理队伍: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河道保护志愿者巡查队伍,负责每天对居民小区沿河范围内出现的垃圾乱倾倒、物品乱堆放等不文明行为实施劝导;街道网格化巡查队伍,每周2次对沿河道两侧1公里范围内的区域实施巡查,对发现的违法搭建、占用防汛墙、违法排污等各类违法行为实施快速上报;由城管、公安、市场监督、安监等执法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队伍,对网格巡查、市民举报等渠道发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快速处置。
“2”,即做到两个结合:将河道保护的宣传工作同居民区党建工作相结合,将河道保护宣传工作同团建工作相结合,发动党员居民、团员青年开展公益骑行等活动,宣传爱河护河。
巩固整治成效,实现长效管理
城市管理往往是集中整治容易,长效管理难。整治过的区域如何持续保持良好的环境?四平路街道通过抓整治、抓业态、抓氛围,实现整治区域的长效管理。
四平路1028弄原本是位于鞍山五村和公交新村之间的一条街坊道路。在2015年以前,这条路由于业态低端、设施陈旧、管理缺位等原因,致使整条道路环境、秩序十分不堪,油烟、噪音扰民等各类投诉不断。
2016年,街道以“整、建、管”为基本思路,通过取缔违法行为、提升硬件水准、建立管理机制等手段,实施了综合整治,并持续发力。如今,四平路1028弄的环境面貌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今年年初,街道组织开展了“1028弄综合治理工作回头看”,对发现的“违法经营”、“占道经营”等各类回潮现象,予以坚决再整治;并通过建立“群众举报、居委会上报、网格通报”的“3报”联动机制,加强对1028弄的动态监管,并根据监管情况及时增派整治与固守力量。
在对街道房屋实施业态调整的基础上,街道继续加强同杨浦商贸集团等单位的协商,推动更多商铺进行业态调整,实现治理工作由“治标”向“治本”转变。今年,在多方协商的基础上,四平路街道和杨浦商贸、同济大学达成共建合作,将把四平路1028弄改造成未来生活原型街。
街道还在1028弄改建了一个睦邻中心,使之成为周边居民健身、休闲、娱乐的公共场所,同时通过党建引领,发动居民参与签名承诺,自觉爱护环境、遵守居民公约、争做志愿者,引导居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