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团式”教育援藏是上海助力日喀则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2016年杨浦派出由两名管理干部和七名教师组成的团队赴藏支教。他们亲如兄弟,共担使命。
区教育局吴晓石,一人驻守海拔4050米高的拉孜县,无怨无悔为藏族孩子助力奔跑;育鹰学校陈前,以教育人独有的家国情怀,在更高处托举学子成长之梦;杨浦职业学校刘刚主动申请将援藏时间延长至三年,不尽责任不回沪;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卢璐和杨浦区业余大学张斌,带去“上海教育”模式,编写《中考英语词汇手册》和校本课程《新唐卡》,填补了学科空白;杨浦区少年宫王远凯和同济初级中学管友云,教授藏族学生竹笛和葫芦丝,在雪域高原奏响了民族和睦的最美音符;同济第二初级中学张晴群,春节里80多封藏族学生的“家书”,让他收获了最大的人生财富;上海音乐学院实验学校张翰沁和伙伴们双休日、节假日到福利院参加公益活动,成为扮靓天路的一道风景线。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盛杰
盛杰,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初级中学艺术总辅导员,校骨干教师,“上海市优秀志愿者”。
虽是一位肾移植大病患者,但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数次被评为年度优秀教师和校岗位能手。成绩的取得,源于他对本职工作的满腔热爱。工作之余,他把这份热爱延伸到了街道和社区,义务为长白新村街道社区学校老年“葫芦丝班”上课七年,默默地坚持履行着一个党员志愿者“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承诺。他执教音乐学科,努力践行创智课堂的理念,大胆改革创新,自主开设小型创意乐器教学,自编教材,组建乐队,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长、成功的快乐。2014-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上理之星罗曼创智奖,并因此荣获2016年“金教棒”奖。
杨浦区职业技术学校马波
马波,上海市杨浦区职业技术学校汽车专业教师,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中国集训队教练,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车身修理项目上海参赛队教练。
原本任教英语的他,通过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成功转型为汽车专业的骨干教师。他勇挑重担,承担了上海选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的带赛任务。他培训的两名选手申鑫和罗良分别代表中国参加了第42届和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理项目比赛,并分别荣获该项目优胜奖和银牌。曾经身患重病,做过大手术的他,心肺处至今还留有一根人工血管,每天必须靠吃药维持生活。但是敢闯敢拼的他,一头扎进世赛训练中,与集训选手同吃同住同训练,把集训基地当成了家。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将于今年10月在阿布扎比举行,他放弃了节假日的休息,带领选手进入训练的冲刺阶段,心无旁骛,潜心训练,努力以最佳的状态冲击世赛,为国争光。
风帆初级职业学校钱海渊
钱海渊,风帆初级职业学校政教副主任,负责学校综合治理工作。
二十年如一日,他甘于清贫,无怨无悔奋战在艰辛的特殊教育第一线,用挚爱、坚持和奋斗兑现自己当初的入职誓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面对特殊学生中的行为偏差学生,他克服各种工作困难,寒夜里将流浪在外的学生找回家,为“势如水火”的父母和孩子架起沟通的桥梁,为众人眼里“无药可救”的学生排忧解难,重新点燃他们生活的希望……困难没有让他退缩,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年,每天都要和这些在旁人眼里不讨人喜欢的“问题孩子”打交道,但他却把这些学生视作珍宝。他默默坚守特教一线,以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谢小双校长为榜样,对成长困难的特殊学生全心付出,用特别的“爱”温暖感化着一个个特殊的“他”。
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刘群英
刘群英,打虎山路第一小学德育主任、英语教师。
她在英语教学上打破学科界限,融入创智理念,渗透美育、德育,调动学生通感,促进全面发展,并有多篇相关论文发表或获奖。她勇担艺术校本课程研发重任,边学习边设计,带着学生一起学艺,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该课程成为区“创新拓展日”共享课程并获全国校本课程设计大赛特等奖。她关注学生心理,研究学生需求,创设“准青春期课堂”“摇篮小能手课堂”等德育课程拓展学生社会实践空间。她从学生经验中挖掘德育课题,带领德育团队以人文情怀理性思考,不断反思和改进教育行为,引导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学习礼仪、学习关爱、学习理解、学习合作、学习服务、学习创新。多才多艺的她从教10年来,刻苦钻研,努力耕耘,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全能老师”。
三门中学刘晓彦
刘晓彦,上海市三门中学数学教师、班主任。
2015年3月,她赴贵州省遵义市玉溪中学开始为期半年的支教,克服了爱人工作繁忙、老人年迈和儿子生病以及当地生活、工作不适应等诸多困难,积极投身教育一线。她开展教育教学研讨,大量听课、评课,开设公开课、专题讲座,把上海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与当地老师交流、切磋。她对教育的热爱与执着,对工作的严谨和负责,展现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和职业操守。她还常常资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和同事一起建立了“爱心驿站”,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补习。她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当地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优秀支教教师。
杨浦小学分校朱爱民
朱爱民,杨浦小学分校语文、品德与社会教师,班主任。
在教育的沃土上,她三十年始终坚守一个梦想——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家庭教育的扶持者。她把真诚的师爱撒向每一位学生,每一个家庭。循循善诱的家校沟通,使她赢得了家长的信任;带着问题、带着书本的家访模式,使她对每个学生如数家珍;游戏体验式的亲子活动课创新,放大了家校共育的效应。带着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她全心全意地投入,不仅在长三角地区和区各类教学评比中屡屡获奖,还收获了上海市家庭教育优秀指导教师、上海市金爱心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上海市园丁奖。《解放日报》《东方教育时报》《杨浦时报》等媒体也相继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
平凉路第三小学杨红
杨红,平凉路第三小学工会主席、语文教师。
她辛勤耕耘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已有28年。她的语文课作业少负担轻,深受学生喜爱。高效的课堂来自杨老师的“三课经”:课前冥思教学的每一环节;课中精设挑战性问题,调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热情;课后坚持堂堂清,周周清。她说:“引领孩子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是我最大的责任,是我的幸福所在。”语文教学之外,杨老师还真情投入学校的工会工作。双休日,她奔波看望退休教师;酷暑天,她组织教师完成献血工作;万家灯火时,她还在打电话、发短信,为教师们排忧解难;暑假期间,她顶着烈日,设计并关心工会体验馆“蔷薇之家”的建设……如今,工会成为了学校教师的温馨港湾。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芬芳”,是杨红老师园丁精神的真实写照。
复旦实验中学 周肖鸿
周肖鸿,复旦实验中学英语教师,曾荣获市园丁奖,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
从教28年,担任25年班主任工作。“无欲则刚”是她钟爱的自律名言,“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尽心尽责地做好每一件事是她的行事准则。
她把每一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在学生生病时,用心录下每一堂课,送学上门,风雨无阻。她用真诚的问候,关怀的眼神,灿烂的微笑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和学生。她主动提出赴贵州支教,开启班级与偏远山区小伙伴的互助之旅。认领家境困难学生,资助他直至大学毕业。她带领学生开展假期“行游天下”活动,丰富学生生命成长的过程。她始终带着这份优雅的心情,带着从容和睿智,带着对学生的挚爱,与孩子们共同成长、共同收获。
杭州路第一小学吉利莉
吉利莉,杭州路第一小学科技老师,曾荣获全国优秀科技教师、市园丁奖、区育苗奖、区优秀科技总辅导员等多项殊荣。
看似复杂的科学实验,被她精准操作,演绎出最有趣的意境;看似枯燥的科学知识,被她着色添彩,描绘成最美的风景;看似高深的科学原理,被她巧妙演绎,焕发出最迷人的风采。她让科学与生活联系更紧,让学生与书本联系更近,并乐此不疲地遨游在科学知识的海洋里。她以“点拨而不点破”的策略,用智慧开启科创之路,把孩子们带进奇妙的科创世界。迄今为止,她已经陆续培养了11位科创小达人,3位中国科学院小院士。她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尽情释放着自己的智慧与才情,演绎着科技老师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