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力争全年帮扶引领600人成功创业,新增养老床位600张,为6500名残疾人免费健康体检……3月1日,记者从2019年区人社、民政和残联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区将持续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深化区域人才合作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第一资源。今年,区人社局将进一步深化“海外行、城市行、高校行”等系列人才推介活动,举办全市首个人工智能国际人才招聘交流会。通过建立长三角“八市一区”人才一体化发展联盟、杨浦“高校校友联盟”,盘活“国际创友汇”朋友圈等方式,深化区域人才合作。
区人社局将建设国际双创人才服务中心,打造“无否决”窗口2.0升级版,制定杨浦区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管理服务办法,发放“人才服务一卡通”。
今年,还将打造更加开放、更加包容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力争全年帮扶引领600人成功创业。围绕“帮助2000名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15260人以内”的年度目标,将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社区青年就业,在全区范围内打造“乐业空间”就业品牌。
创新为老服务模式
今年,区民政局计划新增养老床位600张,改建失智老人照护床位100张。新建1家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1家社区食堂及4家单一型助餐服务点,推进剩余7家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完成4家一类、6家二类及10家三类社区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建设项目。
作为全国第三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区民政局今年将积极创新为老服务模式,大力推进社区助餐,试点“中央厨房”供餐模式、“线上+线下”点餐方式,扩大助餐覆盖面;引入社会力量,探索“持续照料社区”和虚拟养老院,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完善丰富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发挥老年活动室、助餐点、日托等社区为老服务站点作用。
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
就业不仅能增加残疾人的物质收入,还能帮助其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今年,区残联将进一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残疾人技能培训项目,帮助残疾人掌握实用技能,成功就业。确保应届残疾人大学生就业率达100%,开展就业援助月主题活动,举办国有企业专场招聘会,开展集中“送政策”服务,联手科创、文创等新兴业态领域企业,提升残疾人就业层次。
康复是生命的重建,是残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区残联将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在市第一康复医院构建全区综合性康复服务平台,与杨浦区中心医院对接协作,推进残疾预防,完善“区精卫中心-社区阳光心园-居家康复服务”为主的精神障碍康复服务体系;加强康复训练、关节置换等精准康复服务。
此外,为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区残联推出为6500名残疾人免费健康体检、为3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等实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