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主要内容包括规模与空间布局、保护长城遗产、修复长城生态、传承长城文化、增进民生福祉、保障措施与协同机制等9个部分。
规划首次界划了北京长城文化带的空间范围,覆盖长城在首都北部分布的6区,并细分为核心区与辐射区。其中,核心区为长城的保护范围和一类建设控制地带,面积为2228.02平方千米。
规划还对长城文化进行了梳理,按照资源与长城价值的关联程度,将664处/片保护性资源的2873处资源点分为长城遗产、相关文化和生态资源3类。
为了更好整合资源,改变发展模式单一、建设投资盲目等问题,北京市长城文化带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一线五片多点”:“一线”即长城线,是北京长城墙体连续形成的遗存线,是保护工作实施的主要对象;“五片”即5个核心组团片区,作为疏解长城开放景区游客压力的集中展示区;“多点”即长城沿线指挥中枢及关口、城堡、堡寨等,是长城相关文化传承、发展的主要载体。
北京长城段自东向西蜿蜒经平谷、密云、怀柔、延庆、昌平、门头沟等北京6区,全长520.77公里,主要为明长城,以保存完好、价值突出、工程复杂、文化丰富而著称。
■魏梦佳 孙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