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社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同济大学医学院学生张萌萌成为上海市第453例、杨浦区第2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通讯员  徐晨

  本报讯  6月10日上午,上海市第453例、杨浦区第25例捐献造血干细胞慰问仪式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病房举行。上海市红十字会、市青少年服务与权益保护办公室、同济大学和区红十字会、团区委的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并进行了现场慰问。

  采集室里,含有造血干细胞的鲜红血液在血细胞分离机的带动下,从23岁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大四学生张萌萌的前臂静脉缓缓流出,她以连续7小时固定不动的静躺姿势完成了捐献。用她的180毫升造血干细胞挽救了另一位远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的19岁白血病大学生的生命。

  据了解,从大一开始,张萌萌就有了献血的习惯,大二时加入了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她可能没有想到,那次“无心插柳”的入库造血干细胞,会让她成为近年来同济大学医学院第3例造血干细胞学生捐献者。

  今年2月,得知自己与一名血液肿瘤患者骨髓配型成功的消息,张萌萌非常激动:“作为未来的一名医者,这是我践行医者救死扶伤精神的机会,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她毫不犹豫地作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决定。

  经过高分辨配型检测,确认与她符合配型条件。经过体检、连续五天住院打针、七小时的循环采集,张萌萌笑谈:“扎完针的双手臂瞬间肿成了‘猪蹄’。”

  躺在病床上的她面带笑容,手中握着粉红色的“星星”不断按压,鲜红的血液顺着长长的管道流进一台正在运转的血液分离机,为另一个生命带去生的希望。

  张萌萌的母亲得知女儿做出捐献决定后,出于对萌萌身体状况的担忧,有过迟疑。但经过女儿对相关捐献知识的普及后,打消了疑虑,全程陪同在医院接受各项准备工作,以实际行动支持她,等待她早日“满血复活”。

  作为一名医学生,做好医学科普也是张萌萌一直以来的心愿。她认为,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人对志愿捐献有误解和惧怕。所以她和老师同学们自制了《小猪佩奇之猪妈妈献髓记》等系列科普视频,通过生动易懂、趣味横生的动画介绍,告诉大家“捐献不可怕,要科学对待它”。

  据同济大学医学院老师介绍,张萌萌在校期间表现优秀,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她曾多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校优秀学生奖、吴孟超奖学金励志奖、“五月科技节”优秀奖等。她一直热衷于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担任同济大学禁烟大使、资助政策宣传大使等。她始终怀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兴趣广泛,多次参加国标舞演出,坚持学习中国舞,还作为校话剧社成员,主演过多部剧目,还是校广播台的主播。

  张萌萌说:“也许现在的我还不能理解医者仁心这样的大道理,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帮助别人,让我觉得很酷,以后也会一直这样做下去。”

  截至目前,杨浦区已有3677人加入到中华骨髓库,25人成功实现了捐献。每一个捐献志愿者用自己的勇气和爱心,诠释了生命的意义,用自己无私的奉献,谱写了大爱无疆的赞歌。希望越来越多的杨浦适龄青年加入捐献队伍,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相关链接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白血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凡年龄在18至45周岁,身体健康,了解捐献过程,家人支持,符合献血条件的公民均可到所在街道和杨浦区红十字会报名,办理入库登记手续,集中采集。如配型成功,工作人员会详尽介绍捐献过程。捐献时捐献者将完全处于清醒状态,从手臂静脉中采集,造血干细胞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富集,其余血液回输体内,对健康没有损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焦点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营造安全和谐的交通环境
“安监之星·杨浦卫士”事迹(五)
推动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痛过生孩子!三叉神经痛该怎么破?
杨浦时报民生·社会04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2019-06-18 2 2019年06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