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康复机器人为患者带来什么?

  据新华社 电动旋转病床可以辅助行动不便的病人下床,下肢康复机器人通过减重装置达到对步行能力的训练,胸部推举机辅助病人恢复上肢肌力……在近日举行的北京国际康复及个人健康博览会上,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人群提供辅助的各式康复机器人让人们大开眼界。

  一张看似普通的电动旋转病床,上方有把手,可以通过旋转、推力辅助病人下床。一位前来观展的女士对此颇有兴趣,她说,母亲90多岁了,已经生病卧床3年多了,翻身、下床都得让人抱。“电动床设计得很人性化,还辅有背部推力,借助把手,卧床病人就能轻松站起来,这样的家用电动旋转病床,能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体验了这个病床后,她高兴地说。

  得了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症、骨髓损伤等疾病行动不便,怎么才能逐步恢复运动本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康复机器人为代表的治疗技术可以辅助患者进行运动再学习。比如,下肢康复机器人通过减重装置,帮助患者在早期康复时改善步行能力,纠正步行姿态,其踝关节、跖趾关节的屈伸控制符合人体运动学。

  展会上,上下肢康复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踝关节康复机器人、康复机械手等多种类型的康复机器人与公众见面。清华长庚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潘钰等专家认为,康复机器人主要有两种,一是医用型康复机器人,辅助患者及早进入运动康复训练;二是辅具型机器人,更多是帮助失能的病人或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不少康复机器人已逐渐进入家庭康复中。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康复机器人的需求日趋增长。专家表示,当前,人们对康复的概念有误区,认为术后才进行康复训练。实际上,康复本身就是治疗手段,在疾病预防、疾病发生的早期、术中、术后等阶段,都要有康复理念。比如,置换骨关节前就要进行康复。“未来随着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还将推动康复机器人走进社区、家庭等,给患者更好的体验。”潘钰说。■关桂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旅游
   第07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突破垃圾分类难点有何借鉴经验?
夏季非“安全季” 心血管需警惕
减少慢病应避免五大饮食误区
康复机器人为患者带来什么?
足篮排球运动如何避免损伤?
图片新闻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健康05康复机器人为患者带来什么? 2019-07-13 2 2019年07月1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