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垃圾分类是好事,但我上了年纪腿脚不便又常常分类错误,这可怎么办?”自从听说上海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住在殷行街道的张阿婆又支持又担心自己做不好。张阿婆的居家护理员——上海优康安和护理站小组长周玉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当即就把每天垃圾分类的工作主动承担起来,让张阿婆省心不少。
回到护理站,在与组员交流每日工作情况的时候,周玉明发现,其他护理员照顾的老人也和张阿婆一样,对垃圾分类工作心有余力而不足。“老人们年纪大了,别说垃圾正确分类,就是下楼扔垃圾身体条件都不一定允许。”
周玉明把这一想法告诉了站长陆静,陆静很快就在每周培训中新增垃圾分类的内容,并要求护理员为老人减轻负担。与此同时,护理员们走到哪里就把垃圾分类工作宣传到哪里,不时还在垃圾投放处进行引导。“如今,护理员们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如何,我们也会进行实时考评。”
记者了解到,上海优康安和护理站是设置在殷行街道的居家护理服务机构,现有600多名护理员每天为老人提供上门护理服务。“以前护理员帮我们交水电费、收寄信件,现在还主动帮我们做垃圾分类,很感谢他们。”张阿婆说。
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个“义务劳动”时,周玉明回答,“我们虽然是外来务工人员,但上海也是我们的家,把家里的卫生搞好,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