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缝纫机传深情

  ■周建 文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妻子还只是一对恋人,见她穿着自己裁剪制作、款式时尚的衣服,打心眼里佩服她心灵手巧。她告诉我,10岁那年家里买了台缝纫机,父亲时常到布店购买便宜的打折零头布,回家自制衣裤,既经济又实惠。从小耳闻目染,她15岁时就开始学做衣裤,先是到布店买了做衣裤的纸样,铺在需裁剪的布上,用划粉依样画葫芦后裁剪,后来熟练了,看着裁剪书上的尺寸,直接用划粉在布上划线后裁剪,踏着缝纫机制作完成了不少服装,不仅可按本人喜好式样设计制作,而且独一无二,所以非常渴望结婚时有一台属于自己的缝纫机。

  那年代购买家电等紧俏大件商品凭票供应,我们时常逛大商场,家电大件赫然在列,看得眼馋苦于无票,可望不可及,每次都迟迟吾行。单位因票源紧缺,规定按申请人登记先后顺序不定期发放此类票劵,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等每人限选一款登记。我不露声色在单位申请登记了缝纫机票,期盼票劵早日到手,给她一个意外的惊喜。

  我俩恋爱两年后登记结婚,正忙于操办婚事,梦寐以求的缝纫机票如期而至,妻子大喜过望,兴高采烈将缝纫机作为结婚嫁妆。这是一台飞人牌缝纫机,棕色大翻板,机头由乳白与橘红双色合成,相得益彰,美观大方,单价179元,当时我们每人的月工资都还不到50元。

  当年我个高偏瘦,买衣裤长短合适时,胸围、腰围就显肥大,无法买到合身衣裤。妻子在新婚蜜月中,特意为我量身定做了一套衣裤。记得那次妻子正踏着缝纫机,全神贯注制作衣服,我抓住了这一温馨、甜蜜的画面,特意拍摄了一张情深意切的照片。

  新婚后第一天上班,我穿着妻子精心制作的浅色华达呢青年装上衣,深灰色带隐条笔挺的确凉裤子。同事们见我容光焕发,纷纷赞不绝口,我心里美滋滋的,甭提有多高兴了。

  当年我们的婚房是筒子楼,没有空调,盛夏来临楼内奇热无比,推开房门暑气蒸人,椅席炙手。我俩都在学校工作,每年暑期妻子与缝纫机为伴,在吊扇吹拂的微风下,不时擦着汗,裁剪、缝纫、熨烫制作完成十几件大大小小的衣裤,既有我们一家三口的,也有双方老人及弟弟、妹妹的。尤其是儿子出生后,里里外外衣裤,均由妻子一手包办缝制完成,直至上小学穿上校衣、校裤,工作量才有所减轻。那时家里仅有的一个房间,每到她做衣服,沙发、写字台、床上摊满了布料,而湿毛巾、卷尺、裁剪刀、电熨斗、半成品衣等摊放在整个餐桌。

  若干年后,家附近开了大型轻纺市场,尽管那里的商品质量参差不齐,但货比三家,总能淘到价廉物美的衣裤,妻子就很少再自己做衣服了,缝纫机大多时候闲置家中。

  再后来,电商网购的出现如同沧海桑田,冲击着人们传统的消费观念,网上商品层出不穷,应有尽有,无须出家门即可送货上门,快速便捷。至此,家中只是偶尔有一些修修、改改的零碎活在缝纫机上完成,几次想将缝纫机处理掉,但实在不舍,毕竟其中饱含了那时的情怀与满满的回忆。尽管平时使用次数不多,但每次都能勾起对那难忘岁月的回忆,传承着那个年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家庭的温馨和睦,夫妻间的心心相印、相濡以沫的情意,随着岁月流逝更加醇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图片新闻
我和我的祖国
迷路风雪夜
缝纫机传深情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缝纫机传深情 2019-10-12 2 2019年10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