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三碗”小餐馆里热气袅袅的。入秋了,臊子汤面的味道似乎更暖心暖肺。我坐在角落的位置,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滑动,总算赶完了当天的新闻稿。早上八点出门,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地铁跑采访,一眨眼已是入夜八点了。邻桌的一对情侣咯咯笑着,女生说,待会儿去喝奶茶还是吃冰淇淋?男生说: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会回答,我都要。很俗套的情话,却很贴心。生活周而复始,难免落入俗套,甜甜蜜蜜也没什么不好呀。
时间过得很快,去年这时候我刚入校园不久;现在已修完大部分学分,在思虑毕业论文开题了,顺带找了一份实习锻炼与社会接轨的能力。
报社负责带教的老师姓王,三十出头,说话柔声细语。对工作环境渐渐熟悉后,邻座的同事小颖与我的话题也多了起来。一言以蔽之,终于从“口腹之欲”上升到了“郎情妾意”的层面。十几岁时读“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读得心潮起伏,热泪盈眶;而今,只觉这笔调百转千回,昂扬得过分了。无论何人何事,时间,就是失真的催化剂吧。正如我起先对待新闻采访工作,踌躇满志,颇有一番“剑映豪气贯长虹”的斗志,但业务日渐熟稔之后,新鲜感自然相应地隐身幕后了。
我感叹着时间的魔力,也有些惧怕变化的副作用。若进取努力,时间无疑会带来正向的发展,但仍有一些情绪会如飘落的花瓣沁入心底,悄然发酵成从未预见的模样。
手机微信响了一声,打断了我散乱游弋的思绪,是王老师。“小董,这次采访稿写得不错。”随即又是一条新消息,“后天有一个垃圾分类结合人工智能的高峰论坛,去不去?”我回了一句“好的,当然去。”瘫坐在沙发上,让紧绷的神经暂时放松一会儿,长舒了一口气。“秦三碗”小餐馆里依旧人来人往,旁边那一对讨论要冰淇淋还是奶茶的情侣早已离席,换成了一个大爷在狼吞虎咽地吃臊子汤面。像极了舞台的转场,倏忽之间,又翻过一幕。
起风了,据说过几日又是台风天。上海的雨,怎么就下不停呢。一场秋雨一场凉,的确到了该加厚衣服的时节。窗外的落叶飘得一唱三叹,似是一去不复返的黯然。只是隔着一层玻璃,镜中望月似的,场景再萧瑟似乎都添了些许美感,就像兴之所至的那一句“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会回答,我都要”,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生猛,有点执拗的傻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