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常将我心比你心

  ■周维正  文

  她,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导致双腿长短不一,行走不便,近几年还出现骨头坏死的情况,一个不折不扣的残疾人。

  2004年政府启动万人就业4050工程时受聘上岗至今,此间,她常常从一个残疾人角度,理解残疾人的苦楚与心情,克服自身的困难和不便,做好各项助残工作,尽心尽力为小区残疾人,尤其是老年残疾人服务,深得大家的赞誉。

  她,就是杨浦区新江湾城社区时代花园居民区助残员陈维丽。

  “阿婆,我来了。”双目失明的戴阿姨一把把小女孩拉过来拥在怀里,用手摸摸她的脸,摸摸她的肩……小女孩是陈维丽的女儿,经常随妈妈来阿婆家。一来二往,成了阿婆的开心果。就要开学了,戴阿姨想“看看”她。

  戴阿姨原来在一家企业上班,刚进入不惑之年,因视网膜萎缩,双目失明。一个人从一片光明进入全黑的世界,从身躯健全变成缺胳膊少腿,像戴阿姨这样的后天残疾者身心所受的打击可想而知。因而,陈维丽开展工作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关心,心灵上的沟通。第一次接触是她接手助残员工作进行登记时,得知戴阿姨的残疾证尚未更换,便立即和她原居住地宝山、原工作地闸北有关方面联系,很快为她更换了新证。此后,陈维丽便经常过来看她,谈天说地,聊东聊西。小陈对戴阿姨说,“我们已经这样了,只能接受这个现实,要看到社会在关心我们。”陈维丽还牵线,动员她走下楼来,参加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组织的谈天活动。一段时间过去,戴阿姨的心结渐渐有所松动,心情比以往好多了。要知道,戴阿姨家住5楼,对于一般人是再正常不过,但对于陈维丽来说,只有自个有数了。

  都是残疾人,更能体会对方的心境。陈维丽做工作可以说是主动出击。该办的,就主动帮人家办,不必等到人家开口。她虽然走路不太方便,但对小区里的服务对象,以及发生的情况都非常注意,“该出手时就出手”。

  搬来不久,子女不在身边,77岁的徐阿婆因车祸一条腿截肢,属于重残。得知徐阿婆还未办理残疾证,陈维丽在惋叹之余,立即为她申请“评残”,为其申领配发轮椅和拐杖。雪上加霜的是,徐阿婆的老伴又患上了尿毒症,在家里做透析,家庭环境要绝对清洁。考虑到徐阿婆根本难以做到,陈维丽从实际情况出发,为徐阿婆申请了居家养老服务员,每天帮助做两个小时家务。

  今年7月,老伴去世,徐阿婆成了独居残疾人。陈维丽更关心了。她与独居老人关爱员联系,为她订了一份牛奶不取就会反映到居委的“安全报警牛奶”。

  残疾评定发证、残疾用品用具配发、定期送康复上门是助残员的主要工作,也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陈维丽力求把好事办好。她常常这样想:残疾人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若是该办的事人家不给办,该享受的待遇不享受,不仅心里不舒服,还有被歧视的感觉。凡是残疾人的事,她都当作自己的事去办,不推诿、不搪塞、不拖拉,严格依法循规,尽心尽力。办不到的,她耐心说明道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有位老人觉得关节痛。小陈让他到指定医院做检查,并告诉他,下肢残疾的标准是双下肢相差5厘米。老人点了点头,明白了;一老人觉得耳朵听不清,申请评残,检查后,医院开具告知单,明确其听力视力都没有问题。小陈说,这是好事啊,应该比拿了残疾证更高兴;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手术后,发现骨头坏死,瘫痪在床,小陈急事急办,立即准备材料申请评残。办好残疾证后,又为他申配轮椅。就是住在本小区户籍不在本小区的,也可以说不在小陈工作范围内的老年残疾人,陈维丽也加以关心,若有新的政策规定下来,陈维丽就会去关照一声,到原来的地方问问情况,不要忽略了。

  工作忙里忙外,居民楼爬上爬下,腿脚还会疼痛。但陈维丽说,值得。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焦点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7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8版:时报周末·文苑
“滴水”映日红胜火
初夏时节 探访周公馆
常将我心比你心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8常将我心比你心 2020-07-04 2 2020年07月0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