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面对时代之需、使命所系、群众所盼,如何走好新时代群众路线,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四平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日前成立。那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空间的一种创新形式,打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探索,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在哪实践,谁来实践,怎么实践呢?
在哪实践?
形成“1+23+X” 阵地网
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中,四平路街道把规范阵地建设“硬设施”和打造志愿服务队这项“软实力”一起抓、共谋划,编织“阵地网”和“服务网”两张网,明确“在哪实践”和“谁来实践”的问题。
据介绍,街道将强化社区整体,依托区域内具备条件的现有场地和设施,形成“1+23+X”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网”。
“1”是依托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23”是依托23个居民区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睦邻点等,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X是指依托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志愿服务中心、社区睦邻中心、“四济人家”党群服务站、同济科技园党群服务站、紫荆广场党群服务驿站等载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逐步实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平台就延伸到哪里”的建设目标。
谁来实践?
织好织密“服务网”
“这些纸板箱不要堆到楼道里,太危险,我们帮你拿去卖掉吧。”每周四,鞍山八村的志愿者们一头钻进小区的“犄角旮旯”,清理楼道杂物是其中的一项工作。在整治过程中,每个人都挽起袖子深入楼道和卫生死角,把旧家具、纸板箱、油漆桶等清理出楼道,消除各类安全隐患,还给居民一个整洁、舒适的楼道。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街道将上下动员,培育组建“1+8+23”志愿队伍,织好织密“服务网”。
“1”是成立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大队;“8”是下设理论宣传、价值引领、文明创建、文化传承、惠民服务、敦亲睦邻、时尚弘扬、悦学修身等8支志愿服务分队;“23”是在23个居委会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小队,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健全志愿服务机制。同时,借助专业服务力量,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当天,环同济新时代文明实践联盟同步启动。四平路街道将依托“文明创建联盟”“文明校园创建联盟”“垃圾分类绿色联盟”等成员单位,形成资源共用、文明共建、成果共享的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四平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
怎么实践?
形式多样,突出思想引领
据介绍,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主要承担供需对接、注册认证、资源整合、活动组织、能力建设、指导监督、激励保障、宣传引导、服务配送等九大功能,重点发挥承上启下作用,形成区域文明实践工作合力。
居民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站点主要承担供需对接、注册认证、宣传引导、项目孵化、团队培育等五大功能,重点开展经常性、面对面、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
今后,四平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将面向社区,广泛开展宣传理论政策学习;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重点,培育践行主流价值;结合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广泛开展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开展生命教育、心理疏导等文明实践活动,大力弘扬时代新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精准化;以党员干部为核心,以社区居民为主体,着力打造一批接地气、聚人气、有实效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品牌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