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大米

  ■周彭庚 文

  夏初清晨,雨后转晴,天蓝气爽。市光四村(2)居委的花园里,居委、物业和志愿者们已在忙碌了。恒联物业市光管理处的徐经理带着几个人运来一车袋装大米。路过的一个居民问道:“徐经理,物业改行卖大米啦?”“不,今天是‘换大米’。”他把“换”字说得特别重,同时,扬了扬手里的宣传单。“哦,我早就看到告示了,今天可以用废旧自行车换大米。”“对,换大米。欢迎大家来换。”

  市光四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建造的,住的都是当时工厂里的技术骨干。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功成身退”,在家养老。跟随他们一起“退休”的,还有各种型号的“自行车”。那时,有一辆自行车,是很有面子的。上下班来去方便,还可以给“谈对象”加印象分。只是多年的风雨奔波,这些车子都已老态龙钟,锈迹斑斑,缺胳膊少腿,站不稳,立不定,或倚或卧在道路边,墙壁旁,草地上,树荫下,跟小区整洁的环境很不协调。对此,居民有意见,居委、物业也着急,但一直没想出合适的办法——私人财产,不能随意处置嘛。

  终于,大家想出了办法——以物交换,赎取其“产权”。于是,物业拿出一笔经费,购买了大米,贴出告示,约定车主们可用废旧自行车来换大米。

  第一个推着车子来的是徐师傅。他曾是一家工厂的负责人,未等迎上去的居委主任开口,他就先打招呼了:“我早就想把旧车处置掉,只是不知如何处理,现在你们帮我们处理,太好了。”在登记完毕,签了“确是自己的自行车”承诺书后,他转身就走。有人提醒他有米可领,他手一挥:“已经给你们增加麻烦了,米我就不领了。你们给更需要的人吧。”

  一个中年人几乎是半推半拽地拖着一辆车来。虽然车架、车轮已经扭曲,但从残留的车牌可以看出,这是当时的名牌车。他告诉大家,这是他爸爸的车,形影不离几十年。爸爸走后,妈妈把它放在楼道门旁,经过时都要多看几眼,有时还会停下来呢喃几句。一晃几年过去了,车子已破败不堪。今天,是妈妈提醒他,把车子送过来的。

  半天时间,小区居民共送来30多辆车,物业把它们送到了回收站,清走了废旧自行车后,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图片新闻
六尺巷的启示
换大米
换窗记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换大米 2020-08-18 2 2020年08月1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