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毛信慧
本报讯 每年的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在杨浦大桥社区,罕见病女孩燕子的故事曾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如今3年过去了,燕子的近况如何?她的病情有没有起色呢?
惊喜:3个月没有大发作
“她不睡,我们也没办法睡,我们夫妻俩一人负责上半夜,一人负责下半夜。”2月25日上午,燕子的爸爸罗维国一如既往地来到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配药,并和医生聊起了女儿最近的睡眠情况。可喜的是,燕子最近的肌阵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了。“中间几次小的不算的话,已经有三个月没有大发作了,这个对我们来说已经很好很好,真的很惊喜。”
燕子从小聪明活泼,学习成绩很好。她从18岁开始出现走路摔倒的情况,后来发病症状越来越多,用筷子夹菜、写字时手会不受控制地划动,再后来抽搐发展到全身,发病间隔越来越短。虽然考上了大学,但燕子再也无法回到校园。这一病就是十多年,且无法确诊,燕子还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
2018年,经媒体多方报道,燕子的“怪病”终于得到了确诊:隐形遗传性进行性肌阵挛性癫痫4型。遗憾的是,目前,医学还无法对燕子的病进行效果明显的治疗,只能通过调整药物、加强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防止并发症的产生。
感动:有困难找他们,他们马上就帮我解决
“嘴巴并起来,嘬一口。”每天下午,燕子妈妈都给女儿喂一些营养品。三年来,燕子就是这样靠着父母的陪护以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帮扶撑了过来。无论是医院还是街道、居委会,都给予了燕子一家无微不至的关怀。
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动承担了燕子的日常护理。去年底,清华大学医学院的专家团队传出好消息:通过调整用药,增加一款脂溶性维生素的注射,有望改善燕子的病情。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这款药物每月一个疗程,一个疗程需注射10天。对于行动不便的燕子来说,寻药和注射都是“槛”。在此期间,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充当起了燕子一家与外界的“桥梁”,不仅对接资源找药,而且每月派一名护士连续上门,为她注射维生素。
为了更好地照顾女儿,多年来,燕子的妈妈自学了不少护理知识,中心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派护士上门,对燕子妈妈进行指导;燕子的奶奶与燕子一家同住,考虑到老人患有多种慢性病,中心提供了周到的照护和健康管理;得知燕子就医需做核酸检测,中心立即安排人员上门为她做检测……
“有些事,只有我们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到底有多难,在困难的时候,有人帮一把拉一把,是多么不易,”来自各界的温暖令罗维国很感动,“不管什么困难,只要找他们,他们马上就帮我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