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歆瑜 文/摄
本报讯 青团是清明节前后的时令食物,近些年,口味不断改良,馅料品种也多了起来。
6日一早,记者在位于万达广场的第一食品商店看到,不少老字号摊位前手工制作的青团已经抢先上市。嫩绿色的青团透出点点红色的馅料,靠近一些能闻到淡淡的清香,惹人喜爱惹人馋。
店面开在一楼的沈大成,案台上就摆出了四种馅料的青团,玫瑰豆沙、香芋紫薯、马兰香干和蛋黄肉松。“虽然清明还有一阵子,但是家里老人小孩都喜欢这一口,逛街遇见了,就买一点回去。现在新兴馅料多,网红产品多,一样买几个解解馋。”前来购买的市民说。沈大成店面的营业员介绍,店里的糕点都是现包现卖。
在功德林,记者发现店内主打传统的净素豆沙馅。“老一辈的上海人更喜欢传统豆沙馅,认为这才是最为地道的口味。”营业员告诉记者,虽然青团已经上市了,但每天的进货量不敢太多。“一天销量在十几袋左右,再过半个月,青团将会大批量上市。”
糯米制作的糕点,虽然香甜软糯,吃起来可口,却不易消化,吃多了容易出现肠胃不舒服的情况。对于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来说,实在不宜多吃。养生专家建议,老人、小孩等消化功能较弱的人群,每天食用青团不要超过一个。即使肠胃功能健全的人,一天食用的量也最好不要超过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