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持续推进科普工作,让科学在各类人群中“全面开花”
科学,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记者 汤顺佳

  去过医院输液的患者基本都有这样的感受:输液场所空气不流通,儿童吊针无法久坐,成人吊针无人陪伴且如厕难……如今,这些困扰被一位杨浦创客少年解决了。复旦大学第二附属学校学生吴增阳从网络上的一款球迷帽得到启发,利用充气颈枕设计了一款可移动输液装置。折叠后小巧便于携带,使用时可以像颈枕一样固定在脖子上,不仅“解放”了患者的双手,还能让患者靠着休息。而且,该装置还有调节滴速、状态提醒功能,帮助患者更为安全舒适地进行输液。

  在日前落幕的第八届上交会上,全市共有37项青少年作品亮相,吴增阳的《充气颈枕输液架》是全市9个线下展示项目之一。

  科学,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科普,就是为了让居民群众零距离接触科学。日前,记者从2021年杨浦区科普工作会议上获悉,“十四五”期间,杨浦将持续推进科普工作,让各类人群与科学“面对面”,借助科学的力量提升生活品质。

  校园:孕育科技教育特色品牌

  以五角场街道为例,“十三五”期间,街道持续组织青少年围绕“人文行走”主题开展参观陈望道旧居、垃圾分类知识竞答,联合智勇教育开展“亲智一夏”暑期科普系列活动,并将科普活动送入爱心暑托班,先后开展了“一纸一世界”“硬币也疯狂”科普动手实验活动。学校是开展科普活动的重要资源,让孩子从学生时期开始接触科学,有利于其长期的知识积累。

  “十四五”期间,杨浦将持续开展科技特色示范校培育评选工作,推广优秀的科学教育经验,促进学校科学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积极参与或举办“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明日科技之星”“赛复创智杯”青少年科技创意设计评选等活动,鼓励、引导各类学校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公众科学日等活动,实现科技教育活动在中小学校的全覆盖;健全课外科技活动与课内科学课程的衔接机制,引导区内各类学校建设学生科技社团,因地制宜地开发具有地域特点和校本特色的科学教育内容;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科普机构等,开发特色鲜明、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科普展教具和科学教育课程课件。

  社区:在家门口上“科普大学”

  吃什么有助于改善皮肤?如何调整呼吸才能在夜晚睡得更香?都市白领又要做些什么运动,才能缓解工作压力……

  在上海,每个区都有一所社区科普大学。它面向社区居民,实行入学自愿,采用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科普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让居民自主参与各类课程学习。在杨浦,各街道已开办社区科普大学分校,并在有条件的居委会开设社区科普大学教学点。如居民对相关课程有兴趣,家门口即可直接入学上课。如此的科普教育硬件资源,在杨浦还有许多。截至目前,杨浦共建有科普基地21家;社区创新屋7家;大学科学商店4家;社区科普大学1个,科普大学分校12个,教学点315个;科技特色学校47所;上海市科普示范街道3个,全国科普示范社区6个,市级科普示范社区9个,区级科普示范社区101个。

  “十四五”期间,杨浦将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居委会等基层组织作用,促进科普与党建、文化等融合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服务资源的共建共治共享,探索形成新型科普模式;深入推进“节能小当家”科普实践探索作业,让每名学生都可以在家利用身边材料进行有趣探究;深入开展和实施公益科教进社区、公共安全科普宣传、身心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鼓励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应用现代互联网技术知识,提升智慧、便捷生活的意识和能力;鼓励社会机构面向家庭或亲子科普需求,提供适合家庭科学教育的课程课件、益智玩具、科普游戏等产品。

  此外,“十四五”期间,杨浦将利用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等公共资源,使年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杨浦常住人口的80%以上。

  在硬件设施方面,杨浦将鼓励和支持中国武术博物馆等示范性科普场馆发展,助其争取市科委“一馆一品”培育项目支持,并将以“超现实体验、多感知互动、跨时空创想”为核心理念,建设实体虚拟现实科技馆、流动虚拟现实科技馆、在线虚拟现实科技馆等,进一步提升互动体验,充分激发公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健康
   第07版:专题
   第08版:English Edition
数字化赋能商业 潮玩消费“领衔”
图片新闻
科学,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自觉抵制欺诈骗保行为
杨浦时报要闻·综合02科学,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2021-04-29 2 2021年04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