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哪些产品属于消毒产品?
根据《消毒管理办法》《消毒产品分类目录》等有关规定,消毒产品包括:
1、卫生用品:卫生巾、卫生护垫、尿裤、隔尿垫、湿巾、卫生湿巾、抗(抑)菌制剂、隐形眼镜护理液、纸巾、棉签、化妆棉等;
2、消毒剂:用于医疗用品、皮肤黏膜、餐饮具、瓜果蔬菜、水、环境、物体表面、污物、空气消毒的制剂;
3、消毒器械:用于医疗器械、餐饮具、水、空气、物体表面消毒的器械,生物指示物、化学指示物及灭菌物品包装物。
二、什么是抗(抑)菌制剂?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中的卫生用品大类,是直接接触人体皮肤黏膜、具有一定抗菌或抑菌作用的制剂(栓剂、皂剂除外),能起到保持人体清洁卫生、降低外界致病微生物对人体侵害的作用。抗(抑)菌制剂包括两类产品:
1、抗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杀灭率≥90%;
2、抑菌制剂,这类产品对微生物具有抑制作用,在使用剂量下对检验项目规定试验菌的抑菌率≥50%,与抗菌制剂相比,抑菌制剂对微生物的作用要弱一些,仅仅是抑制微生物生长而非杀死微生物。
需注意的是,专用于人体足部、眼睛、指甲、腋部等特定部位的,即使它具有消毒或抗(抑)菌功能,也不属于消毒产品和抗(抑)菌制剂。
另外,不用于人体皮肤黏膜的也不是抗(抑)菌制剂,比如抗菌洗衣液、抗菌袜子。
三、抗(抑)菌制剂能不能当作药品来使用?
抗(抑)菌制剂属于消毒产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治疗疾病。根据《消毒管理办法》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规定,消毒产品禁止添加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激素等成分,产品标签说明书也不能明示或暗示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效果,禁止标注疾病症状和疾病名称或采用与药品广告宣传类似的用语,如“每日X次”,“XX天为一疗程,或遵医嘱”。
四、家庭常用消毒方法有哪些?
1、空气消毒:宜采用安全、简便的开窗通风换气法,每次开窗10到30分钟,使空气流通。
2、餐具消毒:消毒前洗净餐具。耐高温的采用煮沸法,将餐具全部浸入水中,煮沸10到20分钟;不耐高温的采用消毒剂浸泡方法,常用的有含氯消毒剂。
3、手消毒:经常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接触污染物品后最好在清洗后再使用手部消毒剂。
4、织物消毒:衣物、被褥等首选日光直接照射消毒,耐高温、高湿的,如毛巾还可煮沸消毒。
五、家庭安全使用消毒剂“五要”
1、使用前,“要”认真阅读产品说明,按照说明书上的使用浓度、消毒作用时间操作。
2、配制时,“要”戴好口罩、防护眼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消毒剂不能与洗涤剂混合)
3、空气消毒时“要”关闭门窗且室内无人,消毒完后打开门窗待气味散尽后再进入。
4、消毒剂的容器上“要”有明显标识,不要用饮料瓶放消毒液,以免误服。
5、如家中有婴幼儿和儿童,“要”将消毒剂放置在高处或锁在柜子里。
卫生监督员提醒:消毒产品不是药品,不能用于疾病治疗。■卫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