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区少年儿童阅读分析报告》夏季版出炉
“书宴”中哪款“消夏菜”更合口味?

  ■记者 毛信慧

  2021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将于今年8月11日至17日举行。18岁的上海书展将成为汇集整合全国优质出版阅读文化资源的阅读嘉年华、行业风向标和文化会客厅。今年上海书展总体展览建筑面积首次突破3万平方米,通过“进社区”“进楼宇”“进书店”“进图书馆”等形式,将形成全市联动、书香惠民的浓厚氛围。

  阅读书籍不仅能够让孩子增长知识、拓展视野,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养成主动探索与学习的好习惯。夏日觅书香,暑假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好时期。孩子们喜欢读什么?怎么读?他们的阅读习惯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哪些阅读方式更受欢迎?

  7月17日,杨浦区图书馆发布《杨浦区少年儿童阅读分析报告》夏季版。报告对杨浦2800多个家庭进行了问卷调查,从习惯偏好、学习偏好、环境偏好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绘制了样本群像,分析了不同年龄段儿童在阅读偏好上的差异性,试图寻找差异背后的原因。

  杨浦家庭藏书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杨浦区少年儿童阅读分析报告》夏季版显示,杨浦家庭藏书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近30%的家庭藏书量超过200本,学龄前阶段家庭的藏书量相较于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更为突出。

  在动力方面,学龄前37.23%的少儿阅读动力来源于享受阅读带来的快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26.81%的初中生阅读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求知欲或情感需求。随着社会和学校的交往逐步增多,15.31%的初中生阅读是为了与其他阅读爱好者拥有共同话题进行社交。

  阅读也迎来“数字化转型”,红色书籍受青睐

  除了线下阅读氛围和动力足,调查数据显示,随着全社会各个环节的数字化推进,互联网与生活结合日益紧密,阅读的媒介也由传统的纸质图书逐渐向数字化过渡。近40%的杨浦少儿使用过区图书馆提供的线上免费数字资源,其中学龄前阶段的使用人数较高,并且乐于使用“才智小天地”“爱上简笔画”等资源。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参与调查的所有儿童,对不同类型的红色书籍均有所涉猎。其中超过50%的孩子会阅读红色绘本故事和红色历史故事。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对绘本化的红色故事兴致较高,也反映出图文并茂的表现形式更加有利于红色基因在该年龄段孩子中的传播和传承。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三种类型的红色书籍平均差异不大。在初中阶段,39.05%的学生对革命英雄传记表现出浓厚兴趣。

  阅读能提升孩子各方面的能力

  根据调查数据,超过97%的家长希望通过阅读培养孩子全方位的能力,包括:识字能力、审美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发散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

  阅读理解方面,学龄前阶段的少儿能理解书中讲述的道理及体会人物的情感,分别占24.93%和24.26%,在理智和情感上的理解都有较大提升;小学阶段最显著的是对人物情感的把握,而初中阶段则侧重于理解书中讲述的道理。

  语言表达方面,数据显示,28.07%的学龄前儿童及31.15%的小学生在表述时口齿清晰;29.63%的初中生在表述时条理清晰。但各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不重复表意方面均较为薄弱。

  思维发散方面,报告发现大多数孩子都能将阅读信息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龄前阶段的占比更高,占到该人群总数的37.23%。而初中阶段的孩子更能从多角度解读书中的内容。同时,学龄前阶段孩子的发散思维更广,更善于根据阅读的内容进行二次创作。

  渴望参加科普实验类活动

  在关于阅读场所的调查中,除了在家阅读,更多家长选择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或书店进行阅读。图书馆作为收藏图书的重要场所,提供了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喜爱。

  从借阅类别来看,低幼儿童更多偏向于图文并茂的绘本,而有20.29%的小学生会选择有趣的科普读物,19.78%的初中生选择借阅小说。这充分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载体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内容,这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

  从调查数据来看,学龄前阶段的孩子们更希望图书馆提供创意想象类主题的书籍推荐,小学阶段的孩子希望图书馆能够提供趣味益智类和自然科学类主题的书籍推荐。初中阶段的孩子对阅读内容的追求更为复杂,他们希望图书馆推荐侦探悬疑和历史文化主题的书籍。而对于其他主题的书籍,不同年龄组的孩子也都希望能够得到优质的书单推荐。

  相对而言,学龄前阶段和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喜欢参加阅读活动,比如绘本导读、互动演出、绘画与手工制作等。

  值得一提的是,杨浦少年儿童对科普实验类的活动需求极为突出。调查显示,杨浦分别有70.54%的学龄前儿童、45.98%的小学生和32.46%的初中生对科普实验类的阅读活动有浓厚兴趣。热爱科学是孩子们保持好奇心的表现,也是孩子们通过理性手段认识世界运行规律的起点。

  相关新闻

  小小卡牌解读少儿阅读心理

  一张小小的卡牌,就能反映孩子内在情绪,帮助其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7月17日,杨浦区图书馆“书心”疗愈系列讲座第二弹如约而至,本次讲座特邀国家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少儿心理咨询师邱玲俊为家长们解读孩子的“心灵秘境”。

  活动中,邱玲俊根据阅读偏好,将24组亲子家庭分成4个小组,开展OH卡牌的心理游戏,帮助家庭分析亲子关系、少儿的阅读心理和少儿内在需求。

  “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可更有效地引导孩子培养良好的阅读素养。”邱玲俊介绍,OH卡牌也叫“欧卡”,是一面可以照见心灵的“镜子”。通过对OH卡牌进行冥想,能够让互动者借着这面“镜子”觉察和梳理自己内在的情绪情感、思维模式等,还可培养创造力、提升直觉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焦点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小科迷”与科学家有个约会
杨浦“小小兵”欢度一“夏”
“书宴”中哪款“消夏菜”更合口味?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书宴”中哪款“消夏菜”更合口味? 2021-07-20 2 2021年07月2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