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解放日报 河南郑州强降雨牵动无数人的心。放眼全球,“暴雨”“洪水”这些词语频繁出现。今年夏季,暴雨侵袭纽约导致地铁被淹、特大洪水重创欧洲已致至少200人死亡。一些专家指出,全球各地极端天气事件看似孤立,其实背后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气候变化是它们共同的一大诱因。
短短1个月内,全球各地接连出现暴雨洪灾,不同的城市却有着相同的受灾场景。一些网友感慨,“地球怎么了?”“感觉就像灾难片里的一样”。
在欧洲中西部,近期同样出现强降雨引发特大洪水,德国、比利时、荷兰等国受灾。据报道,至少已有200人死亡,数百人失踪。德国总理默克尔称,这种受灾程度是“令人害怕的”。
本月早些时候,受热带风暴“艾尔莎”影响,纽约遭遇暴雨并受到罕见洪水侵袭,整个城市几乎全部泡水。从纽约上班族发布的视频中可以看到,水流涌入地铁站,大街上的行人只能涉水前行。报道称,纽约当时1小时内最大降雨量是过去80年来前十大降雨量之一。
尽管这些暴雨洪水看似都有各自具体的成因,但不少专家指出,这些极端天气事件并非完全孤立,气候变化是它们共同的“幕后推手”。
加拿大环境和气候变化部高级研究员张学斌表示,中国和欧洲的洪水部分与气候变化有关,因为即便是受台风影响,这种规模的洪水也十分罕见。“这是因为现在的空气更热,空气中可以储存更多湿气,在遭遇强风暴天气时,这些湿气会比以前带来更多降水。”
据《卫报》报道,一项研究预计,由于全球变暖,类似最近袭击欧洲的那种灾难性洪涝可能会变得更加频繁。模型显示,到本世纪末,在最坏情况下,陆地上空缓慢移动的暴雨云团出现的频率可能会增加13倍。
气候学家表示,夏季洪水为我们敲响了警钟,随着气候变化,全球各国都应该为应对自然灾害做好更多预警和措施。德国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院水文学者弗雷德·哈特曼表示,在自然灾害发生前,政府应完善早期预警系统,一些城市可能需要“改造”自己的预警系统。
据报道,德国政府早在7月10日就收到了来自气象学者的洪水警告。不过,德国国内有一些声音认为,政府向民众发布的天气预警不够准确,或者信息未能及时发布。伦敦大学学院研究灾害和卫生的勒安-科尔曼教授指出,灾害发生后,不仅要做好安全疏散工作,也要在心理上和财政上做好灾后重建的准备。
更长远的,如何应对气候变化依旧是人类逃不开的话题。研究极端天气和气候变化之间联系的牛津大学物理学家弗里德里克·奥托表示,“过去很多人没有‘我可能会死于天气’的想法,但现在适应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我们必须拯救人们的生命。” ■杨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