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炽越 文
人进入老年后,总有一段时间会在病床上度过,或几天,或几月,甚至数年。在与躺在床上的他们接触中,个中的喜怒哀乐,让我颇有感慨。
前一阵,我因一生物指标异化,去医院住了几天。这天上午,我住进病房后,见邻床的一位老先生,正软软地躺在床上,边输着液,边听着手机里的音乐。对床的病友说,他刚做了手术没几天,头还晕着呢。
午饭时,老先生妻子特意去外面买了碗馄饨给他吃。老先生吃了半碗后,吃不下,又昏昏沉睡着了。其妻把头俯在椅背上打瞌睡,她对我说,已连续陪了好几夜了,实在吃不消。
晚间,老先生儿子来探望父亲,高高大大的,满脸精神。老先生看着儿子,眼光中顿时亮起了光釆。不一会儿,护工来登记陪夜的躺椅,老妻对丈夫说,今天晚上回去休息,不陪了。
老先生把目光扫向儿子,儿子说已叫好护工,“夜里扶你上上厕所间”。老先生问,一夜天多少钞票?儿子答道不贵的,就100元。老先生说:“你们都回去好了,我一个人行的。”
儿子说:“你不要嫌贵,这100元不要你出的,我来出。”老先生说:“我夜里顶多上一次厕所间,其他又没事体的,100元一泡尿,你讲贵不贵啊?”
这时,那位女护工来到床前,对老先生说:“我晩上就把躺椅搭在这里,你有事尽管叫我。你老爱人已陪你好几夜了,也要让她歇一歇的呀!”
老先生没搭护工的腔,只是看着儿子说,“不用的,不用的。”我看出,他眼中饱含着让儿子陪夜的企盼,只是没说出来。一直到儿子离开病房,老先生目光中期待的亮光倏地黯然了。
夜里,老先生由女护工扶着,上了好几次卫生间。早晨时,我与他开玩笑,“你昨晚100元买了几泡啊?”老先生叹了口气道,现在小青年出手大啊!100元一个夜里就“出送”了。
记得前几年,我岳母在世时,因骨折住进了护理院,那天我去护理院看望她,坐在床边给她吃香蕉。忽然感到身后有人碰我的衣服,回头一看,是邻床的一位老太太。
只见她睡在床上,伸出两只戴着连指手套的手比划着,嘴里说着含混不清的话。我过去俯下身子仔细听,才知她也要吃香蕉。我问护工能给她吃伐?护工说给她少吃一些吧,我就让妻子拗了小半根喂给她吃。
老太一边吃着香蕉,一边双手给我们作着揖,脸上呈现出生动的光釆来。 护工介绍,老太太原是学校的体育老师,中风后躺在床上已几年了,先前在一个养老院,因护理不到位,女儿就把她转到这儿来了。
开始女儿一个星期要来看母亲好几次,后因身体不好,就由女婿一个星期来一次。女婿每次来,站在床前问候岳母几句,然后问阿姨尿布、肥皂、毛巾等有什么缺的,去楼下超市一次买足,气喘吁吁搬上来。
以后,我每次去看望岳母,都会与邻床的体育老师互动一会,问她一些教育生涯的往事,听她用含糊不清的话讲述当年岁月。有时她还会哼一段那个年代流行的儿童歌曲旋律,让我倍感亲切。见我用手合着她的旋律打着拍子时,她似孩子一般,开心地笑了。
那天,她让我帮她脱去戴在手上的连指手套,我“请示”阿姨。阿姨说不能脱,戴了这个手套,她就不会乱扯尿布了,否则刚换上去的尿布,马上会被她扯烂。
我轻轻对她说,我们暂时不脱好伐?只听她清楚地说,难受!我赶紧转过脸去,怕看到她痛苦的表情。
另一位邻床老人,是在一家养老机构知晓的。有一天,我去某养老机构探访,在走廊上一位老人问院长,邻床的病情怎样了?院长回答已基本稳定,过几天就可出院了,老人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
回办公室,院长与我讲了那个邻床的故事。 那位老人家已年逾八旬,住在养老院身体一直不错,家属平时也很放心。那天半夜,老人家突发髙热,院方联系家属后,家属表示烦养老院先把老人送到医院,自己随后就到。
养老院院长亲自开车,医务室医生随车护送,急忙将老人家送到医院。经医生医治,病情趋于稳定,院长与医生松了口气。这时天已大亮,俩人忙了一夜,这才发现,老人的家属迟迟没有到院。
院长又打了个电话过去,告知老人病情,请家属马上来院交接。不一会儿,老人的女儿急匆匆赶来,原来她家中还有一位失智卧床婆婆需护理,昨晚折腾了一夜,才姗姗来迟。院长说,现在独生子女要承担四位老人的养老重任,压力不小啊!
据资料,至去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2.6亿多人,高龄老人超过3500万人,失能及部分失能老人约4000万人。眼下,国家养老服务体系在不断完善,普恵养老政策正惠及更多老年人,家庭养老的援助网络在社区逐步织密,机构护理的措施更加人性化,千千万万个“邻床”老人,他们的床上生活,一定会过得更安好。
我在心里,告慰千万个“邻床”老人,也告慰将来的自己。
文苑投稿电子信箱:zfk@yptimes.cn,欢迎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