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长辈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隍庙里闹元宵

  ■王坚忍 文

  上海始于明清的元宵节观灯习俗,一向以上海老城厢的庙园(城隍庙豫园)为中心,到了民国盛况不减当年,直至今天,老城隍庙还是城中闹元宵的中心之一。

  纵观古今,庙园的元宵之夜,远近楼台,光影叠叠,灯火密于繁星;爆竹声声,火树银花,映红一泓湖水,真所谓独占风流数百年。

  先看清道光年间闹元宵。健儿们舞着有龙首龙身龙尾的九节龙灯出场,前有童子执灯牌作前导,牌上书“五谷丰登官清民乐”——看来当时的老百姓就已经对官员提出了清廉的要求。倘若九节龙灯在行进中遇到了滚灯——一种竹制的大球中滚动着点着蜡烛的小球的套灯——那将有一场狭路相逢的长龙抢灯。有时数条彩龙相会表演抢滚灯,精彩纷呈,人声鼎沸。有邑人张春华的竹枝词为证:“艳说年丰五谷登,龙蟠九节彩云蒸。瞥如声涌惊涛沸,火树千条抢滚灯。”当舞龙的队伍来到“月明元夜炯天中,铁锁星桥启碧空”的九曲桥上,守候在豫园岩石高处的人开始燃放烟火,人们的欢声笑语随着灿烂的烟花一起升空:“峰顶陡看金线撒,笑声喧处逐花筒。”

  同治年间的元宵夜,流光溢彩的九曲桥上更是观者如潮,儿女们争先恐后地看旋转如飞的走马灯。那些姑娘们在拥挤中连掉了首饰也浑然不知,大家兴高采烈地边走边唱一齐涌向湖心亭,然后再过桥到豫园去争买花样翻新的彩灯,以至于价钱上涨了一倍。旅居城中的平湖葛其龙有竹枝词写道:“雕栏画槛影层层,儿女争看走马灯。坠翠遗珠浑不觉,踏歌齐上水心亭。”“满天璀璨散流星,禁弛金吾玉漏停。闻说庙园花样好,金钱买得价倍增。”

  到了民国初年,城隍庙元宵观灯的盛况不减当年。“十里珠帘都不卷,看灯人看看灯人”,说的就是在花团锦簇的彩灯映照之下,九曲桥上人挤人、人推人、人看人的热闹景象。据徐华龙主编的《上海风俗》介绍:入夜,豫园萃秀堂外的空地上,人们在此燃放大花筒等烟火,光焰冲天,高过房顶,煞是好看。与之相呼应,九曲桥上,有人向湖里投放一种名曰“水里钻”的烟火,当“水里钻”宛如一条金光四射的火蛇窜越湖面蜿蜒而去,九曲桥上呼声雷动。

  后来几经沉浮。自1979年起,城隍庙恢复举办元宵灯会。开始比较简朴,在九曲桥两边桥栏竖起杆子拉电线,电线下缀着一盏盏大电灯泡。后来越办越精致,桥栏上搭起了彩门,挂一串串的红灯笼,置灵动活泼的生肖灯——以当年的生肖领衔唱主角——走在桥上,但见彩灯闪烁,绚丽多变,光华熠熠,晶莹剔透。湖面上亮着红萼翠盖的荷花灯,喷泉抛射出炫亮的水柱。

  近年来,由于元宵夜九曲桥上人山人海,人人都想在桥上走一趟,带来一年的好运道,故九曲桥在元宵夜实行南向北单向行走,桥上的每个拐角处,都有工作人员高举着电喇叭疏导人流。豫园内的亭台楼阁,错落搭置着民间扎灯艺人制作的各式灯彩,有鲤鱼灯、金蟾灯、月兔灯、双龙抢珠灯、八仙过海灯等,无不栩栩如生,叹为观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
   第05版:评论
   第06版:资讯
   第07版:专题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岁朝清供图
城隍庙里闹元宵
两片菜叶
拉车遇险记
母亲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8城隍庙里闹元宵 2025-04-01 2 2025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