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应对利率市场化
“在调查中,银行家对于我国中长期经济增长的前景,依然保持信心。”调查报告项目负责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72.2%的银行家认为“技术创新”是未来3-5年经济增长的源泉,另有59.6%的银行家选择“制度变革红利”。
调查显示,当前银行家最关注的宏观因素分别是:宏观调控政策的变化(75.1%)、金融监管政策的变化(72.4%)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64.4%)。
在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诸因素中,最受银行家关注的依次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84.5%)、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53.9%)和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41.8%)。
银行家们认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影响巨大。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一是客户下沉策略,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二是低负债成本策略,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增强低成本存款业务;三是投行化、表外化,减少占用资本金。
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银行同业竞争日益激烈,各家银行均在加快转型步伐。逾四成银行家选择通过“实现特色化综合经营”推进自身战略转型,也有37.9%和33.9%的银行家选择“提高资本利用效率”、“调整业务结构”作为战略调整重点。
产品创新亟须加强
调查显示,近七成银行家(68.9%)认为,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确实存在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84.8%的银行家认为,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当前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其次是“加大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力度”(74.2%)。
“网点服务流程和效率”与“金融产品创新”,被认为是公众金融服务中最亟须改进的两个方面。
对如何加强银行收费管理,68.6%的银行家建议,公开披露收费项目及费率,实现收费透明化;近半数银行家希望监管部门加快出台相关管理条例,规范收费行为。
此外,54.8%的受访银行家认为,金融业中最应当向民间资本开放的行业是银行业。约三分之二的银行家认为,银行业海外扩张应稳步推进。目的地方面,美欧地区是首选,北美超越欧洲,成为六成以上银行家首选的海外扩张目的地。
关注理财产品风险
报告指出,银行家普遍认可的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部分:一是以民间借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二是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信贷类产品。
调查中,67.5%的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使金融业务绕过监管,影响经济金融稳定;62.8%的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会导致货币信贷规模控制的效力减弱。
“大部分银行家认为影子银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大于积极作用,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力度显得尤为必要。”
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数量及规模提速明显。近八成的银行家对理财产品业务发展持支持态度。同时,理财产品市场高速发展背后的风险也引起银行家关注。50.9%的银行家认为理财产品形成的大量表外资产,可能会对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稳定性带来影响。
新资本管理办法影响大
调查显示,67.9%和58.8%的银行家对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表示关注;32.6%和26.6%的银行家认为这两项业务是2012年及未来三年可能出现不良率偏高的业务,房地产业以67.4%的比例高居重点限制行业的榜首。
报告指出,六成以上的银行家表示,应收缩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规模。调查显示,65.4%的银行家认为银行业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不大。
银行家认为,《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2013年元月实施,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逾七成银行家拟从强化资本管理水平和发展资本节约型业务两方面应对挑战,56.7%的银行家拟着力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利润增长将低于20%
调查显示,90.2%的银行家认为所在银行未来3年员工数量将继续增长,显示了银行业的扩张意向。
约七成银行家预期,未来3年其所在银行的收入及利润增长率将低于20%,扩大生息资产规模是未来利润增长的最有力推动因素。
银行家对未来的资产质量表示乐观。半数以上预期,其所在银行未来3年不良贷款率将维持在1%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