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意犹未尽
倾情外滩

  ■郭树清   文

  “万国建筑”外滩一向被人们视为上海最漂亮的脸庞、最珍贵的名片,可以说,最能表现上海城市地理特征的,非外滩莫属。

  水清岸绿。踏上宽敞、漂亮的观景平台,眺望波光粼粼的黄浦江和两岸流光溢彩、交相辉映的风景,江风微拂,令我浮想联翩。

  外滩曾令我向往。童年时代,家住崇明岛,经常听大人们讲外滩的故事。然而,崇明与上海市区隔江相望,交通不便,来一次上海市区,坐船、乘车、住宿,在当时可算得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作为农家的孩子连想都不敢想。因此,那时对外滩的印象都在大人们的故事里。

  外滩曾令我遗憾。记得在13岁那年,我跟随大人们第一次来上海市区,也是平生第一次出海岛,兴奋不已。然而,那天下午从崇明堡镇码头坐船到达十六铺码头时已天黑了,船路过外滩时,朦朦胧胧,什么都没看清。第二天一早,天不亮就起床,从当时的南市区乘车去吴淞码头,那次来回路过外滩,还是一点印象都没有,徒留遗憾。

  外滩曾令我羡慕。终于,我有了机会看外滩。在18岁那年,生产队派我到上海市区购买建材时逛了一回外滩,停留了大约一小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候的外滩滨江道很短,从外白渡桥的黄浦公园至延安东路,来回一次只需花上十几分钟。外滩的围栏是用混凝土围起来的防污墙。站在外滩,向东望去,对面的浦东,乡村一般,平平坦坦,一片低矮的棚户;向西望去,上海大厦、和平饭店、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等经典建筑巍然矗立,十分气派,着实令人羡慕不已。1969年参军后,每次坐船途经上海,我总要抽出一些时间看外滩。屈指数来,23年的军旅生涯中有6次回上海探亲,每次都要到外滩走一走,看一看,感受外滩生机勃勃的美。

  外滩曾令我自豪。1979年1月,我时任海军某舰副政委,执行护航任务来到上海。当战舰途经外滩时,便情不自禁地当起了业余导游,津津有味地把外滩的历史和外滩的建筑景观一一介绍给战友们,心情格外激动和自豪。当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外滩更令我倾情。1993年我从部队转业后,分配在上海市房管局工作,那时的办公楼在延安东路2号,于是经常利用上下班或中午休息时去逛外滩。以后局机关经过几次机构改革调整,换过几处办公地点,但都离外滩不远。

  近20年来,外滩发生着令人欣喜的变化,我是看着她几经改造,不断地向北外滩和南外滩延伸,现在的外滩已是原来外滩的好几倍,而且还在继续延伸、扩大;同时,也看着对岸与其遥相呼应的浦东,由曾经阡陌纵横、乡间田野,变身华厦通衢、风姿绰约、华美尽现: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等一座座千姿百态的摩天大楼拔地而起。

  如今,外滩面貌焕然一新,融绿于景添灵气,通透栏杆更亲水。外滩带着历史文化韵味的痕迹一路走来,宛如一曲历史与现代的交响乐章,令人赏心悦目。

  外滩的变迁贯穿了我对老上海的记忆,不管它变成什么样子,也无论我生活在哪里,这里将一直是我记忆深处那片熟悉而亲切的地方。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生活·资讯
   第06版:时尚·悦读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评论
倾情外滩
冬天的味道
新年
旧时光
雪中二乔
八字桥畔,忆那时硝烟
可喜可贺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7倾情外滩 2013-01-29 2 2013年01月2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