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友人送来两张节目票,是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吴文政演讲厅举行的演唱会的票子。我陪老伴一起前往观看。
当天,复旦大学越剧团成立二十周年,恰逢中国越剧改革七十周年。精致的大厅前排就坐着不少前来祝贺的嘉宾,主持人一一作了介绍。
复旦越剧团团长李旻请名誉团长程云裳女士致辞。这位老太年事稍高,戴着一副眼镜,走路不是那么稳当。李旻扶着老太走上讲台,把话筒移近了些。这一扶一移,让我联想到复旦越剧团二十年传承的默契!
“我要感谢……”老人家一口气说出了她要感谢的单位,和一长串名字。从老太的罗嗦中感受了复旦越剧团发展的艰辛。
代表校领导前来祝贺的是校纪委书记,一位中年女士,她缓缓走上舞台,给观众行鞠躬礼,再走上讲台。
“是不是越有知识,越有涵养的人越朴素呀?”老伴在问,“你看这位女书记,怎么看都不像官儿,倒有些像家庭主妇。”
“不像官儿不要紧,你听她说话!”我对老伴说,“她说的内容不多,却涉及不少,有校领导的关怀,也有期望。更有对给予支持和帮助的上海越剧院、上海群众艺术馆等单位的感谢,最后还向全体观众道出新年的祝福。”
“真是朴素得掉渣!”老伴赞叹。“一般而言,有知识做底蕴的人,言谈举止得体就行,不是十分注意打扮。”我说。
那些前来助兴的,大多就读于复旦,有的在电视台工作,有的是教授。他们一个个都很朴素,似乎验证了我的说法。
“看到那个清唱《盘妻索妻·洞房》的女孩子了吧,她朴素吗?”
“也很朴素!”
“她是复旦的高材生,现在是律师呢。”说着我把节目单指给老伴看。
“呀,了不起,了不起。”
那有板有眼的唱腔更了不起!演唱会多半是复旦越剧团的团员演唱。上海越剧院也和学生一起演了折子戏,也有他们专门给演唱会带来的节目。舞台的右下角坐着乐队。三个女孩子操琴的情形,如逆光摄影的效果映入我的眼帘。琴弦上来回游动的手很灵巧,灵巧得像是输入了魔法,间隙,女孩翻一页乐谱,又麻利地舞动她那灵巧的手,很美!那美感是勤奋、执着的结果,是复旦越剧团籍以前进的动力所在。观之,思之,我有些发呆。
演唱会线束,主持人请嘉宾到台上与演员合影。我们鼓掌,不停地。
“难怪你在嘉宾留言簿上写下了‘可喜可贺’”。意犹未尽地,看着他们拍完照,我们老俩口心满意足走出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