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不断积聚
“民意平台”的力量
白靖利 李劲峰

  从柴米油盐的身边见闻,到维权反腐等公共事件,以微博等社交媒体为代表的“微力量”,正在不断进入和改变人民的生活,成为汇聚民意、传递民声的平台。爱心转发、微博寻亲、微博打拐、网络反腐……近年来,“微力量”不断积聚壮大,以自身的特色在一系列领域和问题上“异军突起”,逐渐演化为关注社会公平正义的一扇窗口,成为公众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舞台,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不必讳言,理性和事实的“间歇性缺位”,也让“微力量”饱受诟病。以标题和奇闻吸引眼球、以无端的事实妄加猜测、将微博作为人身攻击和造谣生事的手段……林林总总,是客观的事实,也是必须正视的问题。

  重要的是,面对力量与问题并存、精华与泥沙俱在这一“微世界”的客观现实,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态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既不能因其能量和“战绩”,而将其当成化解社会生活中各类问题的“利器”,甚至加以依赖;更不能由于其问题和“杂音”而畏缩闪避,甚至因噎废食。“热捧”与“棒喝”,皆非对“微力量”的明智选择。

  面对蓬勃成长的各类微力量,无论公众参与者、管理者还是各地各级政府均需要正确认识,细心呵护,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公众而言,作为微力量的参与主体,应像爱护自己的羽毛一般,守法自律,理性参与,使“微力量”避免戾气太盛成为“鲍鱼之肆”,更不会无序地透支社会公信。

  作为管理者,则应因势利导而非处处提防,加强信息发布管理,及时发现、清除各类谣言和虚假信息,营造和维护健康文明的网络秩序。而各地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更应正视当前社会中“无处不在”的各式微力量,从善如流,从恶如崩,将微力量当成一个“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重要渠道,积极互动,回应民意。唯有共同努力,方能积聚起更多的“微力量”,形成更为强大的“正能量”。 (来源:新华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生活·资讯
   第06版:时尚·悦读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评论
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
言论观点
并非童话
不断积聚 “民意平台”的力量
官商交往 请守住“底线”
“大笑、微笑、平脸”
杨浦时报评论08不断积聚
“民意平台”的力量
2013-03-19 2 2013年03月19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