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进苏州第一师范学校学习,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等革命活动。1926年夏,由恽代英推荐考入上海大学。同年8月加入共青团,9月转为中共党员。1926年10月任共青团沪东引翔港部委书记。1927年2月20日,他在团部委机关干部开会散会时被捕而关押近半年。7月释放后,任中共沪东区委青年委员和共青团沪东区委书记,恢复被破坏的组织。9月后先后调任沪西、闸北等区任共青团区委书记。
1927年11月初,匡亚明被江苏省委调去宜兴,以团省委特派员名义参加领导宜兴秋收起义。后又先后任共青团无锡中心县委书记、共青团江苏省委巡视员、共青团江苏省委委员。1931年和邓中夏一起任中共沪东区委《前锋报》(油印本)编辑。1932年任中共中央和江苏省委合办的公开报纸《日日新报》主笔。同年秋任中共江苏省委徐海蚌特委宣传部长。1933年春任上海总工会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在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匡在白区坚持革命活动,先后被捕四次,在狱中关押四年多,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1937年被营救出狱。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政治研究室副主任、华东局宣传部副部长兼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报《大众日报》社长、总编辑等职、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宣传部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匡亚明历任华东政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1955年至1963年任东北人民大学(后更名为吉林大学)常务书记兼校长。1963年起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文革”中备受迫害,1978年复出,担任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江苏省第五、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91年被任命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
1996年12月16日在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