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传被告人何辉(化名)到庭!现在开庭!”4月18日下午两点整,在区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随着一声清脆的法槌声敲响,公诉机关区检察院诉被告何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一案正式开庭审理,并通过中国法院网、上海法院网以图文形式直播。8名区人大代表全程旁听了庭审,4万余名网友关注了开庭情况。
去年4月11日,被告人何辉伙同李琼(化名)以每双90元的价格向福建某公司购买假冒耐克牌赤足系列2.0跑鞋,再以每双199元的价格在一个知名网站上销售。在半个月时间内,销售金额达22万余元,获利6万余元。同年9月12日,何辉落网后,对违法事实供认不讳。
庭审前,区法院向人大代表发放了案情简介、案件审理程序和相关法律法规等资料,以便他们提前熟悉案情。在庭审过程中,代表仔细倾听公诉机关、被告辩护律师的陈述和辩论。同时根据审判人员庭审礼仪、庭审逻辑、庭审语言、庭审效果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书面评议。
“经审理,被告何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罪名成立,依法处以一年零六个月刑期,处罚金十万元,责令被告人继续退出违法所得。”经过控辩双方一个多小时的陈述辩论,在休庭十分钟后,审判长对这起侵犯知识产权案作出判决。
在随后举行的人大代表与法官“面对面”交流会上,代表们对庭审各项工作给予肯定,对区法院组织代表旁听庭审表示称赞,认为这一做法加强了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的了解和监督,进一步增强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多年从事刑辩律师的钟颖代表在发言中说道:“作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区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下大力气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区法院知识产权庭在全国很有名气,我们法律工作者引以为荣。通过旁听庭审,我对法院的工作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注知识产权保护,减少相关案件的发生。”
近年来,区法院加大司法公开步伐,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和工作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监督,通过网络视频及图文形式“庭审直播”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据不完全统计,区法院自2010年以来开展“社会公众开放日”、“走进法庭听审判”等系列活动,累计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群众旁听庭审500余人次。
区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第13个“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邀请人大代表全程旁听知识产权案件庭审,旨在营造良好的维护知识产权社会氛围,为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建设夯实法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