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过程本身就是收获。”日前,在上海院士风采馆内,来自控江中学的黄伟佶在第二届杨浦区高中生“双进入”探究活动交流展示暨第三届活动启动仪式上这样分享自己的体会。
“双进入”是进入院士团队和高校开展创新课题探究的简称,经过遴选的杨浦优秀高中学子有机会享受这个特殊的“待遇”——利用暑假及课余时间进入院士团队,与教授、博士、硕士一起“泡”实验室搞科研,进行体验式探索。第二届“双进入”探究活动于去年3月正式启动,得到了陶瑞宝、陆汝钤、汪品先和庄松林四个院士团队的大力支持。
成果集将近300页
当天,包括黄伟佶在内的34名优秀高中生获颁学员“经历证书”,为他们历时半年的阶段性科学探究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除此以外,每个人还拿到了一本厚厚的、将近300页的成果汇编材料:《无线状态下的手机充电方案设计》、《海洋沉淀物中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食物色彩对于食物奖赏价值与饱腹感的影响》、《利用机械共振来对建筑进行爆破》……这些高中生的探究课题和成果颇具专业性,令人称道。
由上海院士风采馆和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沪东分院联合搭建的“双进入”平台,为杨浦的优秀高中生开辟了一条零距离向专家学习的绿色通道。
四位院士亲自部署团队带教计划,很多学员的感觉是,以往的学习是以被动式、课堂式、习题式为主,而进了高校的实验室,知识常常不够用,需要的则是更高层次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寻到新的方向。而学员们在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不仅是如何查阅文献、如何分析数据这些基本的科研技能,更深刻体会了科学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追究卓越的创新精神。
又一院士团队“加盟”
当天,第三届杨浦区高中生“双进入”探究活动正式启动。记者获悉,上海院士风采馆已成功邀请到中国科学院褚君浩院士团队参与第三届活动的带教,院士团队拓展为5个。院士“加盟”团队的壮大不仅拓展了探究课题涵盖的科学面,也丰富了优秀高中生的带教内容。5月初,对科研有兴趣的优秀高中生,就将接受新一届专家团队的现场面试,最终“入围”的学生将按兴趣与基地的科研方向进行“匹配”,分组进行探究学习。
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发来贺信称:“优秀高中生进入院士团队和高校专家团队开展课题探究活动是一个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很好举措,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创新人格,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培养其创新思维,是一项很好的品牌科技活动。”
而这项“品牌活动”正逐渐成为院士及其团队的智力资源直接服务杨浦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的典范,不仅畅通了以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科研团队和青少年创新人才培养的对接通道,也是对培养新模式的一种有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