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简称团的上海地委)下辖9个支部,其中包括杨树浦地区的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南方大学(今荆州路)支部,这是沪东地区最早的团支部。支部有团员7人(学生4人,工人3人)。5月,团的上海地委下辖的支部发展为11个。其中在杨树浦、虹口地区的有第四支部——南方大学支部,有团员8人;第七支部——虹口支部,有团员7人。当时的社青团员大多是在校的学生,工人较少。1924年9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江浙皖区委兼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决定整顿上海地方团的各支部,并决定在上海杨树浦组织团的工人支部。同年12月,在沪东建立了团杨树浦支部与杨树浦女工支部。1925年8月底,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简称共青团)上海地方执行委员会的领导下,杨树浦有9个团支部,110名团员;引翔港有3个团支部,20名团员;设在杨树浦地区的中国女子体育师范学校也成立了团的支部,有4名团员。
1925年8月至10月间,共青团上海地委分管或负责杨树浦地区团的工作和青年工作的,先后有贺昌(担任团的上海地委书记之前)和俞昌时。
1925年8月,共青团上海地委在杨树浦、引翔港地区分别设立了杨树浦支部联合干事会和引翔港支部联合干事会。同年11月,为了使团的组织形式和党的组织形式相一致,更加密切团和党的关系,并便于领导和扩大团的组织,经团中央批准,共青团上海地委决定将团上海地委所属的团组织按地区分为9个部,建立部的委员会(简称部委)。其中,杨树浦部委下辖8个团支部,198名团员;引翔港部委下辖8个团支部,154名团员。1926年10月,共青团江浙区委员会为了使工作重心转移到支部工作上来,使团的区委能和各个支部发生直接关系,以加强对支部工作的领导,决定取消部委的建制,改设指导员。1927年1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又决定取消指导员,重新组织部委。1927年2月下旬,团的引翔港部委遭到破坏。同年3月,共青团杨树浦部委和引翔港部委合并为沪东部委,仍属共青团江浙区委领导。同年6月,共青团江苏省委成立后,共青团沪东部委即改称为共青团沪东区委,隶属共青团江苏省委领导。
■本栏目由区委党史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