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瓦(KAWA)是印度西海岸的一个很小的港口,从地图上看,在印度第一大港孟买的下方。港口虽小,但是环境优美,没有大都市那么繁华喧闹,却自有一番宁静淡泊的滋味。附近的山脉盛产大理石,享誉世界的最名贵的大理石——印度红,就是出产于这里。我们的千吨货轮来到卡瓦装货运回厦门,因为厦门的大理石产业做的很好,从国外进口的大理石都运输到这里,然后切割加工,产品销往国内外各个地方,连印度的工人也慕名来到厦门的大理石加工厂学习技术。
卡瓦港口三面环山,只有一个出海口。周围的小山树木葱郁、白鹭纷飞。码头的右侧是一片渔民的住宅区,如同一座座别墅,镶嵌在绿树丛中,房前屋后都种植着鲜艳的热带花草。沿着小径慢慢向前,尽头就是渔船码头。依山而建的码头,并不十分宽敞,主要的一条水泥路,只能容纳一辆手扶拖拉机通行,两车相汇,就得找个地方让行了。每逢下午四五点钟,渔船纷纷归港,码头上逐渐就开始喧嚣起来。一大群披着纱巾、穿着长裙的印度妇女,不分老少,肚脐到背后一整圈都裸露着,眉心上都点上一颗红点,簇拥着来到小船的前头,抢购着各种刚捕获的海产品。不像东海岸的CHENNAI港,号称印度第三大的港口,满眼看去全是黑压压的人头,乱哄哄的,治安很差。这里的居民都很友善,见到我们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满脸微笑。他们的生活很平和,静谧而安详。如果不是看见这个港口,这些小渔船以及停泊的大船,你可能以为到了我们国内的哪个山村。
码头不长,可停靠3艘大船左右。港区大门前就是一条主要交通要道,运送大理石的卡车纷沓而来,车身上涂满当地人喜欢的各种宗教图案,色彩鲜艳斑斓。看见车身的图案,仿佛就能回忆起印度电影《大篷车》。出门向左行,就是去小镇的公路。三三两两的牛群在路边自由自在地吃草。偶尔有头发了牛脾气,就是钉在马路中央不肯挪步,这时来往的车辆只能停下来不停地揿喇叭,直到它离开,车辆才会继续通行。因为在印度教中,牛是神圣的物种,不可侵犯。有片长满杂草的空地上,我们看见有7、8头牛,或趴或走,悠闲自得。不过由于没人饲养,这些牛都是自生自灭,长得相当矮小。
走了近2里路,就到了镇上。房子都很古老,没有高层建筑,最多也就4层楼高。热带的地方,日照时间长。下午6点左右,市场到了最热闹的时候,刚出海打回的新鲜鱼虾已经在各个摊头出售了。和我们农村里赶集相似,摊主坐着小凳子,面前摆着鱼篓、塑料桶盘、菜篮、案板之类,一边招徕顾客,一边手脚麻利地加工着。鱼虾并不贵,一个中等大的螃蟹合人民币2元,一斤四只。那种大龙虾也不是很稀罕,每天都有,差不多20到50美元一个,比国内酒店不知便宜多少。这里的人们很朴实,不欺负我们这些中国面孔,从不短斤缺两。在港口装货停靠了14天,几乎天天去买新鲜的螃蟹、蛤蜊、蚌或者小鱼虾,都混得很熟了。
小镇上人也不少,赶集时更是热闹。这时难免有几头牛闯进来,偷吃各种绿叶蔬菜。摊主一般都只是挥手作势驱赶,并不起身。维持市场秩序的管理人员会用一把青菜将牛引出闹市。野猫很多,都大摇大摆的,并不怕人。这里的食物很丰富,卖鱼虾的地方经常扔出一条条死去或变质的鱼,野猫就轻车熟路地叼起来径直享用去了。光顾的动物还有猪,四处乱拱,并没有人看管。狗不是很多,乌鸦倒不少。
闲逛一通,华灯初上时,我们就循着原路返回了。空气中慢慢地飘来海水的腥味,海上的薄雾轻轻地卷过来,给这个祥和的小港盖上了一层温柔的面纱。远方的点点灯火,朦胧柔和,美轮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