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8月29日上午9点半,大桥“桥乐”声乐艺术团的专场表演如约准时在欧尚超市长阳店的一楼大厅内开演,演员们一开嗓,片刻间就聚起了不少人气。这是大桥社区文化艺术节——欧尚商业街专场“周周演”在今年暑期的最后一场演出,通过与区域内商家合作,大桥街道的“桥文化”正借势打造起属于社区自己的“群星大舞台”。
7、8两月不间断的演出,总共调动了社区内的80余支文体团队,场次超过20余场,节目种类涵盖戏曲、声乐、曲艺、体育等内容,方便社区居民们在家门口品尝各种“口味”的暑期大餐。这些“桥文化”的活力元素,借着市民文化节的“东风”,突破了东宫、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居委会活动室这些传统的文化阵地,与商圈、园区日益紧密结合起来,激活了民间公共资源的“桥文化”让文化团队的辐射范围更广了。
据统计,大桥街道目前共有153支文体团队。文体团队的发展依赖各种演出平台,欧尚同样也需要营造商圈的文化,双方的合作可谓一拍即合。街道负责联系各个文体团队统筹策划安排节目,欧尚则搭台免费提供舞台和音响设备,商圈文化与社区文化就这样“握起手”来。
欧尚商业街专场的“周周演”开展了2个月,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和购物人群,更有雷打不动每场都要来观演、捧场的“粉丝”。“我们提供的舞台虽然不大,但效果却出奇地好。”负责与大桥街道对接的欧尚超市商铺运营经理孙雯君笑着告诉记者,“这些文体团队的‘号召力’可比我想象中大多了。”
去年,为了使有限的资金能够在文体团队的建设中得到合理使用,大桥街道首推文体团队分级工作。整个街道的153支团队经过全方位评审、预赛决赛,评出3支“A级团队”、5支“B级团队”,街道根据团队级别,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演出展示、比赛交流等机会,希望以此来进一步规范文体团队的发展,引导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鼓励通过学习积累,创造出更多居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培育起社区内更多优秀的团队。
“顺理成章,像‘桥韵’时装队、‘桥之声’合唱队和大桥舞蹈队这样已经很成熟的‘A级团队’,平日里所受的关注度相对高,演出的平台和机会也比较多。因此这次欧尚的‘周周演’,我们也千方百计创造机会,让平时相对低调的社区团队在自己家门口展现他们的风采,前期策划排片时,大家报名参与的热情度非常高。”大桥街道社发科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上海7、8两月持续的高温天里,大桥社区的“群星大舞台”既是观演点,又成了纳凉点,文体团队的演员们演得不亦乐乎,市民也看得不亦乐乎。“这无疑是一种‘双赢’的模式,只要各方面条件许可、合适,超市方面当然非常乐意类似的活动形式能够延续。”孙雯君说。
据大桥街道社发科透露,除了这个“群星大舞台”,大桥社区还将着力打造一个“白领大舞台”,进一步丰富“桥文化”的内涵。通过盘活园区内资源,组织“白领沙龙”让社区内年轻白领也活跃起来。目前,街道正与四季广场园区合作,利用园区中400平方米的羽毛球馆,用于今后开展各类白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