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五角场·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杨浦记忆
那些人,那些事

  ■王晴艳 文

  老一辈的人一说起杨浦,总习惯性地在前面加个“大”字。一个“大”字,充满着杨浦大工业时代的骄傲,也隐隐地包含着对大杨浦时代的追忆。也许在他们的记忆中,杨浦,是一排排的老厂房,一排排的烟囱,一排排的流水线,一排排的老上海凤凰牌自行车。这种记忆,逐渐变成了历史资料和黑白照片,印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还记得小时候常去的那个公园,除了上学,就近出去玩便是和好友同学三五成群地去杨浦公园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或者去公园里找个僻静的地方写写作业,或者摸摸螺蛳抓抓小鱼,或者摘些野花野果躲躲迷藏,或者看看老人们打打太极练练操,慢慢地在这样的童年里长成了大人。后来,公园免费开放了,公园里的老头老太除了打太极之外开始跳起了disco,慢慢地,公园里的k歌设备也流行了起来,吊嗓的练歌的pk的,同乐乐的氛围越来越浓。

  杨浦变了——

  绿意渐浓的环境,人们愈来愈丰富的娱乐生活。

  还记得小时候带外区的朋友去玩的那些杨浦老地方,有时坐在小奶茶店里打打牌,有时带他们去帝宫溜溜冰,去游戏机房买十几个游戏币打两把游戏算是比较奢侈的了。而现在,如果有朋友要来杨浦玩,除了带他们去看一看五角场的彩蛋,感受一下杨浦的发展;我也一定会带他们去看一看“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的复旦,感受百年老校的韵味;去看一看体育学院的武术博物馆,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去参观一下国歌广场,重温义勇军进行曲的壮烈。

  杨浦变了——

  不断加深的历史积淀,人们愈来愈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的那条路,常常充斥着小商贩的叫卖声,激烈的讨价还价声,自行车清脆的铃声,穿睡衣的看热闹的提着马夹袋的遛着狗的路过的各色人群,时光似乎在这样的市井当中飞逝,十几年过去,路还是那条路,人也是那些人,但似乎人与物都慢慢地发生着变化。小商贩入驻进了新建的菜场,自行车整齐地排列在专门的停车的地方,菜叶瓜皮不再被随意地堆放在马路边,分类的垃圾桶标志着时代的变化,穿睡衣的少了,拿环保袋的多了,吵架骂街的少了,人与人之间的微笑多了。遛狗的还是在那遛狗,不一样的是,手上还拿着个塑料袋或者报纸随时准备清理自家小狗留下的浊物,走在路上也不用担心随时会有“狗屎运”了。

  杨浦变了——

  不断建设的硬件设施,人们变了,因为不断提升的文明程度。

  几十年过去了,时代发展着,杨浦和生活在杨浦的人们,也不断地变化着。此刻,杨浦正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发展着,作为土生土长的杨浦人,我成长的24年,有幸能够见证和感受杨浦和杨浦人的发展和变化。24年前那个懵懂的小女孩,已经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正在为杨浦培养着新一批的人才,他们如同现在的杨浦,朝气蓬勃,他们也如同杨浦的未来,有无限可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生活·资讯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专题·旅游节
   第07版:五角场·文苑
   第08版:民生·社会
“蜻蜓”翩翩乐融融
动静之间的诗意美
黄苇鳽(江湾公园)
那些人,那些事
尼亚加拉之水天上来
杨浦时报五角场·文苑07那些人,那些事 2013-09-17 2 2013年09月1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