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舔”过也要接种疫苗?
广东省疾控中心流行病研究所所长何剑峰介绍,狂犬病不一定都是动物抓咬伤,当皮肤出现破损,又被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舔过,同样有患病的可能。比如,人身上皮肤有损伤,而动物刚好处于发病前潜伏期的后期,唾液里就带有病毒。
另一种情况,人身上没有伤口,但是被携带狂犬病病毒的动物舔了眼睛、肛门、口腔等粘膜,那么病毒直接就会通过粘膜进入人体组织。在江苏父亲吸“毒血”这个案例里,用嘴吸是经过口腔粘膜。
那么,如果人被犬只抓过,但没破皮没流血,要不要接种疫苗?何剑峰认为,“所谓的抓破出血,不是肉眼所见的出血。如果皮肤有一条红色抓痕,就是真皮出血了。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用75%的酒精擦涂伤口,如果感觉痛就是出血了。”
很多人“顾名思义”,认为只有猫狗才传播狂犬病。对此,何剑峰说,不仅仅是猫狗,所有的温血动物都可能携带狂犬病毒,例如狐狸、蝙蝠、臭鼬、獾。此外,目前也有文献报道狂犬病“人传人”,主要渠道是器官移植和健康人接触狂犬病发病病人的唾液。
接种疫苗后就绝对安全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十日观察法”,即对伤人犬观察10天,如仍健康存活,则基本无感染风险。针对这个说法,何剑峰指出,“但这并不表示这10天内可以毫无作为,也不是说先观察10天再决定打不打疫苗。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对人进行伤口处理,再立刻接种疫苗。同时对狗进行观察,如果狗10天还健康活着,那么打疫苗的措施就可以停止了。”
何剑峰说,狂犬病毒从周围组织进入,一旦进入中枢神经,即使注射了抗体也没有用。所谓狂犬病的疫苗,实际上就是抗体在和病毒竞争进入神经中枢的时间。很多免疫失败的案例,例如咬伤头面部,还没进行完接种疫苗流程,病人就有可能死亡。
“目前为止,狂犬病还没有治疗手段,一旦发病死亡率是100%。如果被咬伤,建议都要进行伤口处理并考虑接种疫苗或免疫球蛋白。”何剑峰建议,经常接触狗只的人群需要在暴露前免疫,也就是提前接种狂犬疫苗。“完整打完狂犬疫苗后,保护期一般是三至五年。另外,接种疫苗产生抗体以后,一旦被咬了,体内产生抗体速度要快很多。建议小朋友5岁以上可去接种。”■肖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