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一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江浦机关干部“定期联系走访+组团式服务”,沉到基层听取意见
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谁之责谁去办

  ■记者 陈玲 

  2015年元旦节后上班首日,江浦路街道启动机关事业干部“组团式”联系服务基层活动,通过“定期联系走访+组团式服务”,为群众解决“急难愁”问题。截至1月20日,共收集群众意见20余条,涉及群租、拆违、物业管理、小区绿化、停车等各方面。 

  “干部就是要和群众交朋友。”江浦路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姜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绝不是简单的走访,随之而来的将是监督机制的形成,联动化解矛盾举措的“配套”。而目的在于一个,让干部切实转变作风,在体察民情中增强群众观点,为民解忧。 

  “沉”得越深听到的就越多 

  以处级领导包干、联络组长负责、各联络员一同参与的“三位一体”式定期联系服务群众模式,是街道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第一次尝试,目的是将群众的“急难愁”问题做得更深、更实。 

  此次走访活动,每一名干部都“沉”到了居委会。 

  居民反映的问题或许很琐碎:如居民楼前无门头灯、小区车位紧张、居民私装地锁、老式里弄小区私拉电线等。看似“鸡毛蒜皮”的事,对于居民来说,无一不是事关切身的“大事”。 

  “今年,是贯彻市委一号课题的开局之年,创新社区建设需要我们的机关干部与老百姓更贴近,如何做到这一点就看我们的干部有没有群众观点。”街道有关负责人说。街道在确定今年实事项目过程中,也通过“组团式”联系服务基层,广泛听取并积极采纳了群众的意见建议。比如,群众反映强烈的辽源西路190弄汛期道路积水严重问题,今年街道将该道路下水管改造列入了实事项目。 

  “督”办机制确保走访不走秀 

  百姓向你反映问题,就盼着能解决,如果还是“杳无音讯”,那么“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就成了走秀。 

  为促进该活动的常态化运行,街道成立了“组团式”联系服务基层办公室,对于走访后反映上来的问题,监督紧紧跟上。办公室每季度对机关事业干部联系服务情况通过“一人一档”的方式进行梳理汇总,每半年要求机关事业干部进行自我评价,并接受有关处级领导以及居民区的评议。联系服务基层的综合评定结果将作为机关事业干部年终测评中的重要依据。 

  街道还向各居民区发放了“组团式”联系服务群众活动的《活动实施意见》,供社区居民更深刻地了解活动内容,便于对机关干部进行监督。 

  监督机制的形成,将促成走访的常态化,有了常态化,长效就不会成空话。街道有关负责人表示,干部下访,如果只是一次性的,那就没有“心理压力”,而如果作为一项制度在规定时间内两次、三次去,那么,第二次、第三次去的时候,你就要考虑,上次反映的问题有没有解决?没解决,如何面对群众期待的目光? 

  “整”合资源解“老大难” 

  新形势、新问题,要有科学创新的解决办法。老百姓反映的不少问题听起来简单,但办起来“挺复杂”。 

  “组团式”联系服务基层活动,为各职能科室联动解决百姓难题搭建了平台。比如,有群众反映蒋家浜地区居民密度高,困难人群多,缺少相应的配套服务。街道积极协调社区卫生中心等有关单位,将就近的一个半闲置的车棚改造为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广受居民好评。 

  1月21日,记者在街道组织科看到了一份走访后的“情况反馈统计表”,20余个群众反映问题被一一分类归纳。“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这些问题将在街道各职能科室负责人会议上“碰头”,通过审核,哪个科室有责任,该谁去办,便能一目了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平凉之窗
   第04版:综合
   第05版:家园
   第06版:文苑
   第07版:城事·三区
   第08版:民生·社会
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谁之责谁去办
区学习委全会部署今年重点工作
腊八传统节“荣庆堂”赠粥活动受欢迎
积极推动“启明星”企业加速发展
以群众为发起点,培育“睦邻”文化
手机报
微信号
报头
杨浦时报一版要闻01下去一把抓上来再分家谁之责谁去办 2015-01-29 2 2015年01月2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