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是理性动物,还是理由性动物?

  《为什么?》

  查尔斯·蒂利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我们不仅为事物的存在赋予意义和价值,还要为自己的行为寻找理由。渴望理由似乎是人类的一个本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就有这样一个实验说明我们的“亲理由”本性: 

  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艾伦·蓝格和她的同事采用了一个巧妙的实验来说明人类的固定反应方式与动物的相似之处。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我们请别人帮忙时,如果能够阐明自己之所以需要帮助的理由,得到帮助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原因很简单,人们就是希望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有理有据。为了演示这个再平常不过的事实,蓝格去图书馆请排队等着用复印机的人帮一个小忙:“对不起,我有五页纸要复印一下,能不能让我先用一下复印机?因为我有急事。”这个合情合理的请求几乎总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94%的人让她插到了前面。如果她不说理由,效果就差多了,“对不起,我有五页纸要复印一下,能不能让我先用一下复印机?”当她这样问时,只有60%的人应允了她。初看之下,这两个请求的关键差别在于第一个请求提供的额外信息,“因为我有急事”。 

  被誉为“21世纪社会学之父”的查尔斯·蒂利也写了一本关于理由的书。这本《为什么?》是他学术生涯中为数不多的篇幅较短且通俗易懂的书籍。全书有两个基本观点:理由的给定适当与否取决于给予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关系;理由的给定建立、确认、协商、或修复双方的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关注理由的对错和好坏,也不关注个人发表或接收理由时有着怎样的情绪和心理动机,而是侧重于理由给定的社会层面:人们如何共享、交流、争辩和修正既有的理由。 

  在这本书中,蒂利将人们日常交流使用的理由分为四种:惯例、故事、准则、专业表述。如果用象限法来划分归类的话,那么这四种理由则分属四个不同的象限:惯例是遵循适当性的通俗理由,准则是遵循适当性的专业理由;故事是遵循因果性的通俗理由,专业表述是遵循因果性的专业理由。 

  惯例式理由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不需要蕴含丰富的因果性说服力,也不需要具备很多专业知识背景去理解,只要适合情境就可以。比如某天你有事请假没去上班,转天来到公司,同事们有的就会问:“昨天怎么没看见你呢?”你就可以回答:“嗨,家里有点事儿。”或者“嗯,昨天身体不太舒服。”一般而言,日常生活中这种惯例式的回答是最多的,它的特性是点到为止,它不要求对某事原因刨根问底,只要能保证社会关系正常互动就可以了。 

  另外还有相反的一面,即该给出严肃认真的专业理由时,却不负责任地使用惯例来替代。2011年7月23日,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重特大交通事故。事发后,铁路部门在没有进行全力搜救的情况下,就开始清理现场、掩埋事故车头,因而引起民众质疑。铁道部新闻发言人没有向民众说清事情的原由,针对掩埋车头事件却向记者抛出一句“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由此引发了网友热议。新闻发言人的原话是:“因为当时在现场抢险的情况环境非常复杂,下面是一个泥潭,施展搜救很不方便……所以把那个车头埋在下面盖上土,主要是便于抢险。目前的解释理由是这样,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信了。”这句话前半句还算是符合新闻发言场合的要求,而后半句则完全不该出自一个专业人士之口。 

  无巧不成书,同样版本的案例近期内再次出现。本书译者李钧鹏在译后记里写道:“在我写作此文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从吉隆坡飞往背景的MH370航班神秘失踪已经超过两周,所有人都焦急地等待或寻找原因。飞机解体、自杀、劫机、恐怖袭击……试想一下,如果马来西亚政府给出惯例式理由——‘坐飞机总有风险’,而不是专业表述,人们将会如何反应!” 

  专业表述和故事之间也可以进行转换。陈嘉映曾在《说理》这本书中提出两对概念:因事说理和离事说理,默会道理和明述道理。共享同样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士在进行交流时,使用默会道理和离事说理即可。比如,科学家们解释自然现象的机制时,需要使用公认的自然科学原理,这些原理就是专业表述的一种,它们提供了因果性解释,并且蕴含大量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或许只有科学共同体内的专业人士才能听得懂。如果想把这些自然科学知识传达给公众,则需要专业人士撰写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多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手法,将一个科学发现或原理娓娓道来。故事也包含了因果性解释,但相对比较通俗易懂,能够打动人。设想,如果两个具有共同知识背景的科学家,在一起仍用故事的方式谈论问题,无形中会浪费不少时间,增加很多沟通成本,因此势必要使用简洁抽象,但内蕴丰富的专业术语来沟通。 

  “人是理性的动物”这一著名的哲学命题是由古希腊大哲人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几千年来为西方理性主义哲学奠定基础,成为主流,传统经济学中也以“理性人”为假设。人到底是不是理性的动物,这个观点正确与否,是否片面,如今仍不敢断然下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人是热衷于寻找理由的动物。 ■首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人是理性动物,还是理由性动物?
悦读汇
惊悚猎奇体会人间冷暖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悦读02人是理性动物,还是理由性动物? 2015-02-07 2 2015年02月07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