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旅游日记
环岛看海景

  ■王坚忍 文

  冬天到台湾,环岛看海,走的是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新北的路线。台湾的冬季,温度在10℃左右,没什么大碍。要说遗憾,就是雨天多。

  高雄的西子湾,人称“台湾的西湖”,与杭州西子湖依稀相似,长长的堤岸,游人凭栏处,也与苏堤白堤相仿佛,波光潋滟,碧绿澄清,悦心养眼。但它的水,是从台湾海峡流进来的东海之咸水。

  离开高雄,驱车向南,前往屏东县垦丁,台湾最南端,路上左面是云雾飘渺的山峰,右面是波涛浩淼的东海。

  途经帆船石,海滩上投下椰子树的长影,退潮时分,沙滩上凌乱散布着金黄色的海草,岸边露出高低不平的礁石,一些大胆的年青人已爬上去,请同伴拍照。帆船石耸峙碧沉沉的海边,长年的浪打涛蚀风吹,帆船石风化得厉害,已然不像一面张开的风帆,倒像一个外国人的头像,导游说像尼克森(台湾人的叫法,即尼克松)的头像。帆船石是珊瑚礁,台湾电影《海角七号》的取景点。

  上车,再开一段路,达到有“东亚之光”之称的鹅銮鼻灯塔,先来到鹅銮鼻前的海滩上,风雨大作,海边的风硬,走路踉踉跄跄,站不稳。对面(南面)有七星岩,因为风雨模糊了视线,不得窥见。再返身去看鹅銮鼻灯塔,此时风雨更骤密,雨伞根本撑不住。冒雨走到高24米的鹅銮鼻灯塔脚下,塔身乳白色,扫海面达27海里,换言之,船舶只要行驶到离岸27海里的航程内,便能看到灯塔的熠熠光芒。它矗立在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半岛,三面临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西邻东海台湾海峡,南濒东海巴士海峡(台湾与菲律宾之间的海峡),东接太平洋。没有灯塔之前,几乎每天有海难发生。美、英、日等国政府要求清廷建灯台,1875年委托英国人设计,1881年动工,1883年建成,朝廷曾派500兵丁看护。

  离开鹅銮鼻灯塔后,去看猫鼻头,猫鼻头不像猫鼻头,倒像狗鼻头。

  傍晚驱车北上去台东县,外海渔业资源丰富的一个县。还是左面山,但右面不是海,换成太平洋了,水黛绿色的,涨潮了,水漫漫,一片深沉的汪洋。夜宿知本温泉。

  第二天,驱车到台东县成功镇,观三仙台。这里一边是珊瑚礁海岸,另一边是火山岩礁石(或者叫离岛),中间由八拱桥连接。三仙台在离岛上,像三个巨人看守大海,据说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吕洞宾和何仙姑。八拱桥,清水红砖切成的台阶,长320米,但因为8个拱上上下下,加起来走了500米都不止。桥下太平洋的海水,犬牙交错的礁石东一堆,西一簇,风挟着雨的哗然声,浪打礁石的呯然声,桥上行人的呼朋引类声,搅作一团。过桥大家都不看景,偶尔从桥上看桥下,海水汹涌澎湃,令人双股战栗。过桥后上离岛,岛上泥泞不堪,好在泥土上铺了木栈桥,通往后面的三山台。木栈桥一侧是森森礁石,一侧是苍苍海水。因时间不够,我们没有走到三仙台前一瞻风采。当晚宿花莲。

  第三天,从花莲坐火车到苏澳。再上大巴,去新北市的海边野柳,看海蚀奇观。途中,海边一叶小舟颠簸,出没风波里,车上一个女孩看见惊骇地大叫起来:太悬了!

  雨哗啦啦下着。孟庭苇唱的《冬季到台北来看雨》,那歌里的雨温柔,甚至带点妖娆,新北市野柳的雨粗野豪放,雨如鞭,风声紧,浪滚滚,伞打不住,衣衫湿透,鞋子进水。野柳是长1700米、横卧在海面的崎岖蜿蜒的岬角,海浪与海岬相撞,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左侧第一区,聚集大蘑菇形状的覃状岩;右侧为第二、第三区海蚀平台。平台的海边,散布着海蚀岩,恰似海边的太湖石,波浪侵蚀,岩石风化,尖削嶙峋,千孔百窍,清奇古怪,酷肖女王头、蜡烛台、仙女鞋等等,任你驰骋想象力。走在海岬上,吼叫声不绝于耳,心胆俱裂。一根曲折蜿蜒的红线,紧贴在海岬边缘,提醒你,在海边观景,不要越过这一条警戒线。

  环岛看海回想起来,很惊险也很刺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艺术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专题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English Edition
新年感怀
环岛看海景
垂钓者的冬天
有一种精神叫春运的火车
一刮二响
红梅迎春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7环岛看海景 2015-02-14 2 2015年02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