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新江湾城北片的江湾国际公寓又被称作“一号作品”,是新江湾城街道辖区内第一个新型高档小区,共分为四期。近日,细心的业主们会发现,小区的一、二、三期主干道上,新安装了38个摄像头。该小区由珠江地产开发,商品房已过了5年的质量保修期,在最早的规划中,摄像头并非要求的“标配”。业委会还在筹备阶段,这新安装的38个摄像头,是一夜之间“冒”出来的吗?又是谁来“买单”的?
因开发得早又地处边缘,江湾国际公寓的小区房价相对低于周边其他商品房,吸引了不少投资客,客观上造成了租客多,人员流动大,群租整治了又返潮,屡禁不止;再加上小区技防措施严重缺失,导致偷盗事件常有发生。这些安全隐患给社区管理、物业管理带来了难度,长此以往,也让居民对社区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蒙上阴影。
2014年,市委一号课题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新江湾城街道即在年初启动了“一居一品”自治品牌创建活动,一个居委会一个品牌,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社区工作千头万绪,但安全是小区内2200余户居民的头等大事,江湾国际公寓居委会即提出以“安居港湾”为主题的居民自治建设项目,引导居民强化自治意识,主动参与社区平安建设,确保居民安居乐业、和谐共处。
基调定好了,但小区要怎么自己“转起来”?又要怎么让这种社区的“自转”越来越顺畅?江湾国际公寓居委会主任俞齐瑾说,关键是要通过居民自治来解决一些小区遇到的难题。
首当其冲就是要调动社区各方面的力量,在居委会的带领下,“安居港湾”议事工作站建立起来,引领社区党员群众“管好自家事、关心楼栋事、参与社区事”,传递正能量。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公务员、大学教授、老居委会干部、法务从业者,都被纳入小区的“智囊团”,为小区建设出谋划策。另外,利用在职党员来社区报到这一平台,两委班子和党员一起座谈,通过多方沟通,不仅拉近了党员和居委会的距离,也增强了党员对社区的归属感,不少党员自告奋勇加入了志愿者队伍,对社区自治、“安居港湾”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比如,针对小区道路通行秩序问题,花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进行调研整改,开辟了单行道,实行南进北出、东门步行广场禁止机动车通行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小区停车老大难问题,使得小区车人通行井然有序。
目前,江湾国际公寓已成立治保委员会、调解委员会、消防志愿者队、环境卫生督导队,下辖治安联防、抵制群租、交通规范、环境卫生督导、垃圾分类指导、文明养犬向导工作组等八支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居民区党支部、居委会、群团组织等各类组织的资源优势,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小区自治,共同维护社区公共安全、交通秩序、环境卫生、调解纠纷矛盾等。
借了智有了力,社区平安建设就有了坚强的后盾。针对小区技防设施缺失偷盗事件频发的问题,“智囊团”觉得不能凡事都依靠政府来解决,他们找到开发商,经过几个月的“谈判”与努力,开发商终于同意在小区前三期的主干道上加装摄像头,并承担所有费用。安装调试几天就能完成,但是这其中的沟通协调所耗费的心力却不足为外人道。居委会主任俞齐瑾说:“这个事情确实是要感谢开发商,一是这些技防设备不在原先的规划当中,二是已经过了5年的质保期。但我觉得关键在于这样一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式,通过居民自治管理来推动自治家园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