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城事·三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区拘留所引进社会资源提升管理教育成效
探索“大墙内外联手感化”新模式

  ■记者周琳

  本报讯日前,经过区拘留所帮教社工多番沟通鼓励和牵线搭桥,刚刚从拘留所回归社会的18岁青年小丁,发挥曾经习武的优势,走上了社区防身术教练岗位,还申请到了来沪青少年中专学历班就学机会,通过“上岗就业+学习提升”同步推进,为今后的事业、生活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杨浦区拘留所通过社工驻所帮教形式,让一度自暴自弃的小丁,对今后的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小丁的幸运经历,源自区拘留所探索实施的新帮教模式。

  去年,小丁因违法敲诈勒索被行政拘留。在押期间,区看守所民警了解到,小丁自小随父母从外地来沪打工,因父母平时忙于工作,缺乏管教的他经常在外滋事。此次因触犯法律被关押后,小丁情绪非常消沉,脾气也十分暴躁。

  民警通过面谈,缓解了小丁的一些负面情绪。在多次沟通之后,小丁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产生了悔意。细心的民警发现,他的内心深处还有着深深的忧虑:拘留结束出狱后,父母和社会还会不会接受他这个“有污点”的人?为此,看守所为小丁联系了驻所社工进行“一对一”帮教。

  针对小丁的实际情况,为帮助他树立信心重新回归社会,民警和驻所社工与他的父母进行了积极沟通,向他们传达小丁悔过自新的态度。

  小丁出狱后,帮教社工经过多番努力,为他争取到了社区防身术教练岗位,还为他申请了就学提升机会,助其洗心革面,开始新的人生。

  据介绍,近年来,区拘留所积极探索建立“大墙内外联手感化”的帮教工作新模式,有效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去年,区拘留所与上海市阳光青少上事务中心杨浦区工作站签订了《杨浦区青少年社工驻监所项目合作协议书》,由该工作站派驻专业资质社工进看守所,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专业帮教工作。

  活动开展以来,管教民警和驻所社工结合各自优势,充分运用各种心理辅导和社会工作方法,帮助在押人员认清问题、发掘能力,认清努力的方向,重新点燃起回归社会的希望。据统计,活动开展至今,共帮教行政拘留人员90余人次,取得了明显成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城事·三区
   第04版:专题
   第06版:民生·社会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探索“大墙内外联手感化”新模式
定海:开启亲子鼓乐之旅
强化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提升法治水平依法办事能力
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落户杨浦湾谷科技园
加强基层基础建设不断增强社会活力
区人大审议政府相关工作
杨浦时报城事·三区03探索“大墙内外联手感化”新模式 2015-04-28 2 2015年04月2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