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落实不力,有程序的问题、人为的因素、利益的考量,归根结底是缺乏对权力、对人民的正确认识。积极稳妥落实政策,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目的是让经济社会得到更持久更健康的发展,让广大群众享受更多更公平的实惠。但是,有些领导干部偏偏忘记了这个最重要的“政策初衷”。开弓没有回头箭,究竟如何抓好落实,亟须每个领导干部认真思考,积极作为。
环球时报:加强民族认同,时刻不能放松
在今日中国,究竟应该如何看待促进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措施?我们拒绝民族主义的消极因素,但却不能忽视更不能放弃民族主义的积极因素。现代民族国家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不断促进、唤起公民对国家的归属意识、忠诚与热爱。这种行动就是积极的民族主义。积极的民族主义让法律内化为自觉。简言之,对现阶段的中国而言,积极的民族主义可以促进文明进步。
中国青年报:远离极端化凝聚可贵的网络共识
近来的网络舆论场延续着过去的热闹、活跃与混乱,在一些公共话题上,各方争得不可开交,充满一点就着的火药味。网络舆论场上讨论问题,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撕裂。尤其是在中央加大反腐败力度、从严治党的语境下,舆论的共识度和公众的“交集”本该更多。如果在讨论问题时都有求同存异的善意,远离那种极端的自负,能“多念彼此的好”,能看到“事实上对方跟自己有不少交集”,表达上就不会那么充满戾气了,也不会在极端对立的路上狂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