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时报周末·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八十三感怀

  ■姜学国 文

  我未曾料到,居然生存到了八十三岁。我胸无大志,活得也很坎坷。这样已经超过了父母,很不错了。

  宛若南柯一梦,回想我二十五岁时,经人介绍,与天生丽质的姑娘恋爱结婚,继而生子。那时正值所谓三年自然灾害,庄稼歉收,商品奇缺,儿子没有母乳吃,只能到养羊的人家,购买高价羊奶,儿子挨了一阵子饿。我时运不济,病魔缠身,一场“出血热”,病入膏肓,病危通知告知上海亲人,当我醒来时,妈妈就在我病床边。她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到了三十三岁,又仿佛一场恶梦,遇到十年浩劫。莫名其妙的“海外关系,里通外国”,我被撤职查办,繁重的体力劳动,劳累不堪;家败人亡,妻离子散”,让我生不如死,曾三次自杀都未遂,八公山依然巍然不动,淮河水仍然流水潺潺。我突然大彻大悟,我不能死,对不起两个幼小儿子,对不起双亲的哺育。我想开了,“笑对人生,面对社会”。我规行矩步,不敢乱说乱动。然我的脑力还在,思维还在,我不甘心碌碌无为,必须干点事情。后来,我被安排到医院挂号收费,后来又作事务管理、宣传工作。十年已过,当了工会主席,调回上海工作的梦想终于实现。

  到了四十六岁,我在杨浦区粮食局下属单位工作,经过艰苦奋斗,任劳任怨,我又三起三落,重新当起干部,一直到花甲年退休。

  到了古稀之年,我喜好电脑,爱不释手,网络上为民呼吁;与领导面对面交流。写作上插上翅膀,真有“大器晚成”之感。

  似乎是一场虚无的梦幻,一下子就活到了今天,八十三了。看到耄耋之年的情况:步履蹒跚、白发苍苍,体态佝偻、行动滞缓的形象。自称这种形象与自己无关,哪里知道,自己今天就到了这个年龄了。看一看自己的身体,平平常常,步履轻快,身体健康,思想开朗,看一看周围的环境,楼前的白玉兰,确实粗了一点,金黄色的日光从窗户里流了进来,平平淡淡,同过去一样。回头看,清晰地看到一条路,路很长,这条路的顶端在山东威海的合庆村。我看到一片灰黄的草房和瓦房,在北面的四合院,有父母亲的面影。这条路延伸出来,看到了青岛的栈桥。这条路又延伸出去,看到了上海的外滩万国建筑群,接着又看到蚌埠的淮河大桥,最后又到五大煤都之一淮南煤矿。路突然又从千里之外折回到上海,我又到杨浦区,这里是我的新天地,我的家园。

  在这条悠长的路上,我走过康庄大道,也走过羊肠小道。路旁有山高水长,也有上下交困,有千山万水,也有峰回路转,有悬崖勒马,也有枯木逢春。

  我面前还有多少路要走?我说不出,也没有思考过。我现在就想昂然自若走上前去,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只要有可能,我一定做一些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事,写写小文章,参政议政,为民呼吁。未来的路比过去笔直、坦荡。我信心百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3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4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5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6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7版:时报周末·影视
   第08版:时报周末·公益广告
另一种叙事记忆:工人子弟(之六)
别让那只船也离你而去
八十三感怀
上海动物园
赤搏打领带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文苑06八十三感怀 2015-06-06 2 2015年06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