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评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自主招生落榜却考“状元”很正常

  ■熊丙奇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2015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第一名是来自绵阳中学的高志华,语文123分,数学142分,英语142分,综合282分,总分689分。但清华和北大的招生老师介绍,该考生在此前的清华和北大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连笔试都没过,这次却考出了689的高分。

  有舆论就此调侃大学自主招生笔试,没有发现优秀人才——连高考“状元”都没有识别出来。

  参加自主笔试不通过,高考却获得“状元”,这不是说大学的自主招生笔试,就不权威,而恰恰说明我国当前考试招生存在的问题。高考只是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共性评价,大学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还应有个性评价,一名学生可在共性评价中表现优秀,但不一定在个性评价中表现优异,而后者对一所大学招收符合本校的人才更有价值。最适合的方式是,大学可结合共性评价和个性评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决定是否录取,但在目前的高考招生中,大学的个性评价有限,绝大多数学生还是按照高考总分,填报志愿参加录取。学生填报志愿、投档到一所大学,符合招生条件,大学必须录取。

  当下的社会舆论对高考“状元”总有不切实际的期待。最近,有机构再次发布高考状元职场调查报告,发现高考“状元”并非职场“状元”,引起社会议论纷纷。而其实,高考“状元”只是考试分数上的优秀,并不能说明他在考试之外的其他能力和素质。我国对“状元”的关注,是唯分数论和学历论之下的畸形现象。

  自主招生落榜却考“状元”很正常,这也说明了自主招生的存在价值,这项改革应当继续坚定地走下去。     (来源:新京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
   第03版:要闻·综合
   第04版:民生·社会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生活·悦读
   第07版:生活·资讯
   第08版:五角场·文苑
是否该给楼市“添柴加火”
言论观点
干部“能下”根治吏治腐败的良药
骗局
自主招生落榜却考“状元”很正常
“自毁长城”是丢文化自觉的脸
杨浦时报评论05自主招生落榜却考“状元”很正常 2015-06-30 2 2015年06月30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