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换个角度认识杂草
《杂草的故事》 理查德·梅比著 译林出版社

  大自然中的草木原本无所谓孰优孰劣,但是经过文人们的一番描绘后,形形色色的草木被贴上各种情感化的标签。而随处可见的、那些野蛮生长的杂草,则经常被人忽略。《杂草的故事》这本书,就是要颠覆人们的惯性认识,还原杂草的本来面目。

  作者理查德·梅比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作家,长期致力于探讨自然与文化的关系。就全书十二篇文章内容布局来看,本书跨越了植物学、文学和历史学三大领域。就文学角度而言,此书文笔优美、语言生动风趣;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在描述杂草的故事时,用词精准。

  在植物学家的视域中,杂草的同义词就是野草,是指生长在对人类活动不利或有害于生产场地的一切植物。全球植物三十余万种,被认定为杂草的植物约八千余种。在农民的眼中,杂草是农田的死敌:杂草不仅与农作物争夺养料、水分、阳光和空间,还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理查德·梅比对杂草有独到的认识。他年轻时和很多人一样,对杂草心存偏见,而当他在废弃的停车场上,看到绿意汹涌的杂草时,他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他眼里,蔓延在工业废墟和垃圾场中的杂草,实则装扮了自然,彰显朝气与活力。

  杂草的名声以及随之而来的命运,是基于人类的主观判断,妖魔化它们或是接受它们完全取决于人类自身的需要。杂草在不同的历史年代、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其角色也常常发生变化。比如藜,最初生在海边,后来在新时期时代成为农夫们常用的肥料,之后因为它的种子油分很足,尽管并不是理想的农作物,但是人们还是选择它进行种植。再后来,由于人们口味的转变,藜就成为遭人厌嫌的有害植物:因为它会妨害甜菜等作物的生长。具有讥讽意味的是:藜与甜菜属于同一个目。为何将某些植物定性为不受欢迎的杂草,也许正是我们探寻自然与文化边界的重要命题。而这些命题的边界,决定着地球上大部分植物的命运。

  美国作家爱默生对于杂草的认识,显得宽容、友善得多,他认为杂草是“优点还未被发现的植物”。这似乎给了那些已被定罪的植物翻身的机会。其实杂草有没有优点,完全在于人们的偏好。在中外历史上,有的植物曾一度被视为有益的,可一旦这些益处过时了,或是发现享受这些益处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些植物很快就会失宠。理查德·梅比举例说道,罗马人把宽叶羊角芹引入英国,因为这种草既有缓解痛风的疗效,又可当作食物。两千多年过后,经过现代医学革命的洗礼,这种植物已无药用价值,今天沦落为英国花圃中最顽固难除、令人厌恶的杂草。而在中国中医世界中,绝大多数的杂草,都具有医用的价值,《本草纲目》中收录的上千种草药就是最直接的回答。

  书中,理查德·梅比一方面为自然界不被待见的植物辩护,另一方面从历史、小说、诗歌、喜剧和民间故事中钩沉杂草与人类的关系。回溯人类文明之旅,不难发现大自然中的野性从未走远,一部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史,也是一幅庞大的杂草迁徙与流浪的图景。   (来源:新华读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第03版:时报周末·悦读
   第04版:时报周末·资讯
   第05版:时报周末·文化
   第06版:时报周末·健康
   第07版:时报周末·文苑
   第08版:时报周末·焦点
茶泡饭的滋味
悦读汇
换个角度认识杂草
杨浦时报时报周末·悦读03换个角度认识杂草 2015-08-22 2 2015年08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