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为勇进一步通报说,事故发生以后,我们对大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了全面分析,检出的有害物质包括硫化氢、氰化氢、氨、环氧乙烷、苯、二甲苯、三氯甲烷、挥发性有机物等8种物质。其中,8月16日以前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物和氰化氢曾出现过超标。从16日的12点开始到目前,各个监测点位上述特征污染物的浓度均没有出现超标。
田为勇表示,从目前的监测结果来看,在大气方面,核心区环境污染的总体状况可控,核心区以外的环境质量未超过国家环境质量的标准。
就水环境质量的检测结果,田为勇通报说,到8月15日为止,我们在事故点周边设置了42个检测点位,其中警戒区内设置了26个,警戒区以外设置了16个,所有的氰化物超标污水全部封堵在事故的区域以内,不经过处理达标绝不外排。
田为勇明确表示,事故区警戒区以内的水环境主要是氰化物污染,警戒区里面的氰化物污染比较严重。警戒区以外,除个别的雨水管网和水渠有超标的现象以外,其他都符合国家的标准。
记者19日从国家海洋局了解到,天津滨海新区危化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家海洋局高度重视,组织专家进行分析研判,专家认为,目前最可能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的物质是氰化物。
据了解,氰化物是指带有氰基的有毒化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存在。氰化物主要应用于电镀、金矿、油漆、燃料、橡胶等行业,可通过大气干湿沉降、地面径流和工业排放等途径进入海洋。此次事故的氰化物主要为氰化钠。
专家分析认为,氰化钠大量入海后会对海洋生物构成严重威胁,达到一定浓度将导致鱼类等生物死亡,但其在海洋生物体内残留时间较短,不会在生物体中富集并随食物链传递;此外,氰化钠在流动性较好的弱碱性海洋环境中会快速分解为无毒物质。为防范氰化物损害海洋环境,国家海洋局已制定氰化物入海应急处置措施,启动各项处置准备,增派4艘中国海警船舶赶赴天津港,储备漂白粉100吨和漂白精30吨,预备人员防护装备200套及相关应急必需品。
国家海洋局发布的18日监测结果显示,天津港港池及周边海域海水中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油类、硫化物、有机碳、多环芳烃等指标与往年同期相比未见异常。
据国家海洋局20日通报,天津港港池海域19日再次检测出极微量氰化物,并检出挥发酚。19日的监测显示,天津港港池及周边海域海水中酸碱度、溶解氧、化学需氧量、油类、硫化物、有机碳、多环芳烃等指标与往年同期相比未见异常。活性磷酸盐浓度降至正常水平,无机氮浓度较18日无明显变化。
另外,记者从天津市环境监测中心获悉,针对网友反映在海河大闸附近出现大批死鱼现象,该中心20日17时30分对这一河段水质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未检出氰化物。正在现场取样的天津市塘沽水产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死亡的鱼名叫刺鱼,遇到夏季高温闷热容易死亡,另外在海淡水带也容易出现死亡情况,往年也曾多次出现死亡的情况。
■周润健 崔静 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