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翔港镇位于南北流向的引翔港和东西流向的周塘浜交汇处(今长阳路双阳路口)。据清代旧志记载,引翔港曾名尹翔港,康熙年间亦名迎祥浦、尹祥浦,同治年间始名引翔港,该集镇曾是军事要地所在。在发展过程中,引翔港镇形成了东、南、西、北四条主要的街区,在商业经营方面各有侧重,香烛、文具、粮食、糟坊、南北杂货、中药、染坊、典当、五金、服装等店铺、行业俱全,使得镇上居民不出远门,便能轻松搞定“开门七件事”。另外,每条街的街口都砌有3米高的栅墙,装有栅门,早启夜闭,以策安全,这一独特的设计在上海其他古镇中比较少见,可见当地人的聪明智慧。清末民初时,全镇约有120家店铺,常住居民500户左右,这在当时的上海县差不多是中等规模的市镇。
1910年,引翔港镇被建为引翔乡,1927年又被改为区,随着现代工业的兴起,集镇变得更加繁荣。然而在1932年和1937年的两次淞沪抗战中,这座具有400年历史的古镇遭到了日军的破坏和焚烧,被夷为平地。
除了引翔港镇,杨树浦一带还有多个规模更小的准乡镇,高郎桥就是其中之一。高郎桥得名于桥旁的高郎庙(其址为今兰州路1060号),既是桥名,也是地名。还有位于今杨树浦路隆昌路口的沈家滩,也是旧时一处人口稠密的大村落。到了近代之后,这些市镇、村落随着机械化生产厂房的拔地而起,渐次消失,只留下一处地名,让人追思先民们在杨树浦地区拓居开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