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在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程中均发挥了良好作用。聚焦跨国企业的创新案例,能为本土企业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国际经验,推动具有上海特色的科创能力的培养,提升上海在国际舞台上的科技创新竞争力。10月22日,“创新与发展:跨国企业在上海”高峰论坛在创智天地举行,12个最佳创新实践案例揭晓。
跨国企业最佳创新实践案例评选活动为期三个月,围绕“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广泛征集案例,共收到来自41家跨国企业的近80个案例,在新媒体平台开展的公众投票活动吸引了超过570万人次参与。专家评审团最终评选出了12个最佳案例,分别涵盖“政策推动与创新”、“本土合作与创新”、“人才发展与创新”和“企业发展与社区创新”四个层面,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跨国公司分享科创未来
在此次选出的12个跨企最佳创新实践案例中,既有西门子医疗携手上海卫生机构共建的国内首家、全球第三家质子重离子医院,也有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ARJ21支线飞机项目贡献了4380多个日夜的GE航空中国工程团队;既有跨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在上海建立的中国第一个且目前唯一的具有国际标准的生物制药基地,也有被世界上30%显示器采用的3M中国研发中心发明的增亮膜技术;既有斯道拉恩索为中国市场提供智能包装,创新供应链管理的解决方案,也有罗氏诊断为上海市民用血安全提供保障的创新技术核酸检测。
科思创-同济生态建筑与材料研究院因“本土合作与创新”而入选12个最佳示范创新实践案例。作为聚氨酯和聚碳酸酯的发明和创造者,科思创与同济大学于2011年成立了“科思创-同济生态建筑与材料研究院”,通过这样一个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平台构建更为绿色的建筑行业并激发了跨行业的创新合作。
“创新不仅为自身业务发展更为整个人类社会创造了价值。”科思创大中华区总裁胡迪文表示,希望把研究院所代表的创新合作模式推广到各行各业,以全力支持上海成为创新中心,并为中国的可持续解决方案添砖加瓦。
同样地,西门子医疗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孔发表示:“上海应该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创新平台,实现人才和技术的‘引进来、走出去’,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
据介绍,西门子集团每年全球研发投入近10亿欧元,占西门子年收入的8.1%,每年有1687项发明创造,每天有4个专利申请,巨额的研发投入促进了西门子在各个领域内技术的不断发展。
截至2015年9月底,外商在沪已设立跨国公司地区总部525家,其中亚太区总部38家、投资性公司307家、研发中心391家。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将以更开放的姿态营造有利于跨国企业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创新主体,吸引来自世界的顶尖人才,更好地实现跨国企业在上海成长、发展。
跨国企业在杨浦
杨浦是上海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区,依靠科教知识人才资源优势,从老工业城区陆续经历了知识创新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区等探索实践,成为一个创新元素集聚、创新活力高涨的城区,正积极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跨国企业如何突出杨浦的定位?杨浦在新机遇下又该如何让跨国企业发挥更大的助力作用?
杨浦有科教知识人才资源集聚,拥有10所高校,其中,复旦、同济、上理工、上海海洋大学都超过百年历史,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分别占全市的20%、30%左右,“两院”院士57名,占全市的33.5%。作为国家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基地,杨浦已集聚了中央“千人计划”人才160人,海外人才创业企业480多家。今年1-9月,全区合同利用外资3.79亿美元,同比增长22.12%;引进外资项目93个,同比增长30.99%;引进管理性地区外资企业总部1家,亚太区投资性外资总部1家。
在转型发展的历程中,杨浦不断打破高校、技术市场两大流动瓶颈,提高服务质量。目前,位于杨浦区的创智天地,经过十年的积累,现在已经成为上海重要的知识高地和创新力之源,吸引了EMC、IBM等国际高科技公司及超过600家国内科技公司入驻。
“复旦、同济、上海财大等10余所知名高校和百余家科研院所环绕于旁,浓厚的创业氛围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越的平台。”负责打造创智空间的瑞安集团主席罗康瑞表示,该项目在中国国内创新性地消除了大学校园、科技园区和城市生活社区之间的阻隔,将三者紧密相连,使学习、工作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真正实现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成为了上海“三区联动”的典型示范区。
不仅如此,越来越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也是加快杨浦创新发展、产业转型的重要因素。在创业孵化基础上,服务链牵伸、后移,构建了“创业前-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四级创业孵化体系,形成了“人才+项目,创新+创业,资金+基金,一站式+个性化”的“四位一体”人才基地建设新模式。其中创业苗圃为国内首创,为准备创业的大学提供零成本创业平台,为“种苗”(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3至6个月的全程孵育服务,让有创业梦想的大学生尝试创业、感受创业。与此同时,杨浦还培育和发展新兴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形成各类传统的现代的、线上的线下的、体制内的体制外的众创空间发展氛围。据悉,杨浦目前创业载体总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而海外人才的创业企业有481家,丰富的知识密集型创业企业也吸引了跨国公司的目光。
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禀赋,吸引了一批世界500强或优质外资企业纷纷根植杨浦发展,他们也为杨浦的发展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比如,依托IBM、EMC、eBao(易宝)、Oracle(甲骨文)、卡巴斯基等业界知名企业,逐步在区域内形成了大数据、软件设计、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依托西门子、特斯拉的先进技术,推进了绿色建筑、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创新和应用;另外,德勤、NIKE、蓝格赛、安莉芳、KFC(肯德基)、欧尚等跨国公司,在专业服务、先进制造、商业服务等领域,成为区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杨浦积极打造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今后将聚焦创新资源、人才服务、资金支持、政府服务、公共服务,为海内外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支持国内外各类研发创新机构、产业技术联盟、新型孵化器以及技术转移机构集聚,打造富有活力的创新创业特色街区,构建更为完善的创新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