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特刊·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对话硅谷 对接中美创新资源

  ■记者 毛信慧 杨晓梅

  本报讯 美国西部时间10月22日晚,一场横跨太平洋的创业对话在中美两地间展开。视频的一头连接着硅谷的专家、学者、投资人,另一头连接着身在杨浦的创业者、投资人。两地嘉宾围绕中美在创业文化、创业环境、创新思维、创新特点上的差异展开热烈探讨。

  对话硅谷的背后,是中美创新资源的对接。活动现场,场上嘉宾与场下观众通过面对面建群的方式互留联系方式,对接投融资需求。该活动由跨境天使平台联合复旦大学主办。跨境天使平台是由复旦校友詹朋朋博士创立,联合著名天使投资人和风险投资机构、孵化器和创业俱乐部、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伯克利、耶鲁等名校校友与学生组织,旨在推动跨境创新创业与投资的平台。

  “硅谷有那么好的创新资源,没有系统的对接太可惜了。”还在美国深造时,詹朋朋就常常有这样的感触。他觉得,与其做投资人挑项目,不如好好帮助早期创业者。

  在投资偏好上,詹朋朋介绍,比起商业模式上的创新,目前平台上的投资人普遍更关注技术性的创新。“因为技术创新门槛高,不易被复制,比起在互联网大潮中拼资源拼关系,更有投资价值。”詹朋朋解释,“此外,近期投资并不活跃,在资本的寒冬,投资人一般不敢投没有技术含量的东西。”

  禾赛科技,是一家从斯坦福大学实验室走出来的创业企业,其在空气质量检测上的精确度可以达到现有技术的100倍。但由于文化差异、商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这家中国留学生创立的公司在美融资道路一直走得不顺。正是通过平台上的一次网络路演,禾赛科技成功在中国找到了投资人。目前,企业已经转移到上海来发展。

  与禾赛科技不同的是,专注于穿戴设备的Vimofit,同样通过跨境天使平台找到了中国投资人。但这家由华人创办的公司选择了留在硅谷继续发展。

  作为一家专注于对接中美两地资本和创业项目的平台,成立1年的跨境天使平台目前已聚集350多位中外投资人,对接成功率约在10%-20%之间。

  曾有美国创业者找到詹朋朋,希望通过平台寻找中国投资人。“尽管在硅谷也有人愿意投资他的项目,但这位创业者更希望能通过中国投资人对接中国市场。”

  在詹朋朋看来,中美创新资源能不断对接成功,背后主要有两股力量在推动。一股是中国对资产配置全球化的需求,另一股是美国的创新项目对中国市场的渴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特刊
   第03版:特刊·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第04版:专题·三严三实
   第06版:特刊·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
   第07版:民生·社会
   第08版:焦点·图说
对话硅谷 对接中美创新资源
万众创新聚杨浦 大咖一席谈
60多家企业现场展示纳新
创业服务组织分享经验
杨浦时报特刊·首届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06对话硅谷 对接中美创新资源 2015-10-27 2 2015年10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