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方设法把基地“开起来”
杨浦今年确定的旧改目标是“完成5000户,收尾8个基地”。任务下达后,启动资金和房源如何筹措,是摆在面前最大的难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面对难题,从旧改办领导到职能部门,一方面积极争取市旧改办、市地产集团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确保旧改项目资金落实。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沟通,积极协调,会同区财政局做好市属征收安置房房款支付工作,通过用好存量、积极挖潜、沟通协调,确保市里对本区今年旧改征收大居房源的有序供应。同时,要求区住房保障中心根据项目启动时间保障本区房源,抓紧做好启动前的各项工作。
随着启动资金到位、安置房源落实,大桥107街坊,平凉7、8、9街坊,大桥116、118街坊,五角场叶氏路基地,平凉4、5街坊相继启动。大桥107街坊,平凉7街坊和平凉4、5街坊旧改征收“二次征询”实现正式签约首日协议生效,接连创造和刷新杨浦大型旧改征收基地签约速度新纪录,确保了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和全年5000户征收目标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党员带头把身份“亮出来”
在推进过程中,党员干部们卯足干劲,深知提高启动和收尾的效率,节约的不仅是时间,也是可贵的成本,唯有加速才能为更多的居民争取到新的旧改机会;唯有党员干部带头实干,才能提高整个征收工作的水平。
平凉4、5街坊是杨浦今年规模最大的旧改地块,共涉及被征收居民2693产。旧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强度高。10月17日预签约开始,居民们在基地门口就能醒目地看见党建联建协议书和设立在工作室的党员先锋岗,旧改指挥部全体人员和征收事务所经办人的名单一起上了墙。他们秉承“我为亲人搞征收”的理念,依法、诚信、热忱、耐心为居民服务。一级带动一级、一组带动一组、党员带动群众,连续13天朝九晚九、没有双休日工作,使得预签约势头持续上升。
与此同时,4街坊新康里居民区79名党员、5街坊八埭头居民区68名党员的照片和签约信息全部出现在小区和基地门口的党员先锋榜上。这可引起了居民的驻足围观和议论纷纷,党员能带头签吗?然而事实证明,党员家庭不仅带头签约,还自觉争当政策、方案宣传员,居民矛盾协调员,阳光征收监督员,成为有效推进旧改征收工作的有生力量。
10月29日晚,两个基地首日正式签约均达到85%的协议生效比例条件,刷新了杨浦大型旧改基地“二次征询”签约的新纪录。当居民群众们还沉浸在喜悦中时,迎接所有工作人员的是杨浦旧改史上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抽号选房活动。在现场等候排队、有序入场、挑选房源、签字确认、签订协议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各样的“插曲”轮番上演,部分房源选完了,预留的方案用完了,有些居民产生了急躁情绪,个别家庭因选房意见不统一而产生了争吵。
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党员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他们为淋雨的居民撑起一把伞,为口渴的居民递上矿泉水,为站累的居民送上凳子,对突发疾病的居民实施救助,更多的是不厌其烦地调解现场矛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所有问题被一一化解。
日夜兼程,整整持续近48小时的选房,他们中的很多人只睡了2-3个小时,嗓子哑了、牙齿肿了、头发乱了、眼圈黑了、感冒重了。当11月2日清晨,最后一户居民签字确认时,所有人都忘记了疲劳而为之欢欣鼓舞。
真抓实干把制度“建起来”
旧改为杨浦转型发展腾挪空间,发展更事关民生,旧改工作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需要在建机制、转方式、破难题上下功夫。
面临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如何建立和完善具有系统性、操作性更佳的旧改征收工作机制,这对党员干部谋事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区房管局主要领导和区旧改办领导班子带领党员干部深入基地一线,走访相关部门、集团公司,开展调研、梳理总结历年的旧改经验。在前期修改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区旧改办历时半年,先后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和建议100多条,历经12次修改和6次区委、区政府专题会议审议,起草并最终形成了杨浦区《关于深化旧区改造工作全过程管理的实施意见(暂行)》等“1+4”文件,并配以全过程管理流程图,形成了整套文件体系,为推进杨浦旧改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注重务实、注重实绩、注重传承和创新,不仅体现了杨浦旧改工作全过程管理的特色,也是对旧改党员干部谋实事、干实事的最好总结。杨浦房管人和旧改人将以改善民生为己任,以人民安居乐业为最终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心系群众、努力践行“三严三实”的要求。正如区委书记诸葛宇杰所说的,我们的心和百姓紧紧连在一起,旧区改造我们会“钉”在心上。这是区委、区政府的承诺,更是杨浦房管人和旧改人的共同心声。 ■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