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个神奇的东西,犹如矿藏,无论贫富,一旦打开,得见天日,便要深挖直至枯竭。
我来自紧挨上海的太仓乡下,1984年5月,我高二时,父亲赶回家,对我道:“别念书了,顶替我去上海工作吧”。村上就我一个高中生,成绩尚可,那时大学少,指望书包翻身的寥寥无几,的确没有更好的选择。
就这样,84年6月8日,在旁人的羡慕中,刚满17足岁的我进入了上海矽钢片厂——敬爱的周总理于58年曾经视察过的地方。不经市面的母亲反倒时常担忧,因为听别人讲,隔壁村上张家小儿两年前同样顶职去了上海,结果没人管束年前犯法吃了官司。
城市生活真方便、也精彩。单位宿舍食堂俱全基本生活无忧,还有图书馆电影院供消遣娱乐。我被分配在行政科食堂,虽难随我愿,也没得选。遭遇文革,被耽搁的一代太多,正规院校远没现在多,当时社会鼓励年轻人报考“五大”。我亦想圆求学梦,须满两年工龄到86年。
两年后真到报名时,需经单位组织部盖章同意,请示科长,自然不允。父亲从太仓急吼吼赶到厂里,请科室相熟的老同志出面劝说,科长松口但要专业对口,无奈放弃心仪的交大,勉强报考上海水产学院食品工艺专业。等到发榜,成绩高出录取线一大截。
从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算起,改革开放的头十年,钢铁行业效益喷涌。当时副食品紧缺,可厂里逢年过节办置的菜篮子,凡路远的都要家人相帮来提。88年建厂30周年厂庆,与上影厂大联欢,本厂电影院座无虚席,热闹非凡。毕竟过去30年了,那些高大上的节目早已淡忘,可对本厂女工的健美操表演倒是印象深刻,钢厂女工本来就不多嘛。临了我们几个团干部还与青年演员张啸林、严晓萍在图书馆合影留念,保存至今。
大概在89年底,拿到大专毕业证后,团委缺干事,组织部要调我,科长不放人,说要培养我当食堂管理员。幸福来得太突然,可我担心陷入僵局,试想食堂的100多号人,以老三届女工为主,掂掂分量哪是我个毛头小伙能掌控的,就毫不含糊提出去团委。
当时鼓励开公司,办三产,团委利用工会金钥匙图书服务部资质办起集邮业务。有个车间邓姓团干部酷爱“封片戳”,是该市级协会的秘书,提议为在建的杨浦大桥主塔封顶制作纪念封。于是90年5月的一个晴朗日,我俩还有摄影师,经东宫领导出面协调允许进入工地,先是乘坐吱吱作响的吊笼爬升到180多米高度,继而战战兢兢攀爬脚手架,在一个尼龙布封闭的四方回廊内不知绕了多少圈攀至208米高的塔顶。放眼四眺,随处是在建的高楼大厦,虽说那时浦东还很冷清,可城市壮阔尽收眼底,黄浦江犹如飘带蜿蜒流淌。当年留下的照片,偶尔翻阅,仍无尽感慨!
93年,我调到了工会,改革开放的第二个十年,那是企业最辉煌的时刻。单说职工疗休养,仅一个上总黄山疗养院,3700多人的企业一年就去了400人,以至后来接到冶金工会黄山的派单都不愿去。近水楼台,我也领略了好多名胜古迹。我们企业是最早加入到上海市职工互助保障基金会的成员之一,职工救急济难基金会我全程参与调研起草,凡有职工子女考上大中专院校,借款不说,还有1000元的奖励。
又三年,我去了宣传部,为《矽钢要闻》的电视采编、制作累并快乐着。这期间经历了“两钢”合并(宝钢上钢系统合并),适逢东南亚金融危机,企业并不景气。党委书记把“政工干部要耐得住寂寞”挂在嘴边,我依然忙我的电视。这样到了2001年,因剥离辅体食堂外包,用以播放公司电视要闻的阵地消失,我主动要求去市场一线,找到公司老总一番陈述,还真转岗去了营销部,可长年政工口经历反倒对新工作忐忑不安。
彼时,钢铁行业又现井喷行情,可淘汰热轧硅钢的危机也成了员工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一个政工干部搞营销适合吗?这是部长和分管老总最初的疑问,就把我放在搞搞信息可有可无的岗位。一段时间后,每个业务员写的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我不是来蹭饭的,也因此进入到核心的公司定价小组中去,走南闯北推销产品成了工作常态。
大约2004年,应国家发改委要求,由全国中小型电机行业协会牵头,在上海电科所召开“以冷代热“调研会,“这回狼是真的来了。”老总一看会议通知满心不悦,说你去听听吧。我面露难色,尽管我无职务,可企业是热轧行业龙头,万一让我发言如何是好,终了简单思考了提纲匆忙赴会。
这次会议规模很大,宝鞍武太四大钢厂来了,国内排名前三十的电机企业老总来了,热轧的12家国有和民营企业悉数到齐。如我所料,在四大钢厂的技术代表侃侃而谈现有冷轧技术完全满足代替热轧后,会场一片静默。主持会议的行业协会领导指名要求热轧行业的代表上海矽钢发表意见,众人目光聚焦于侧坐角落的我。因为上下游均未现符合热轧淘汰的相应条件,我颇有慷慨陈词之势,从市场需求、冷热轧价差、下游用户心理、员工安置等诸多方面作了详述,结论是要以市场的手段来实现淘汰,而非行政干预。现场掌声热烈。热轧行业直到2017年底才顺应市场规律彻底退出市场。
2009年,应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企业异地生产,原隆昌路619号厂址现已成时尚大气的城市概念园区。应党组织要求,难舍并感念与轧钢兄弟间二十多年的情谊,经家人支持我加入再次创业团队,成为再就业带头人团队成员之一,奔赴远在江苏东台的江苏上矽电工钢有限公司担任营销部部长,采购销售一肩挑,个中滋味,艰辛程度,实难相忘,直至2016年底才回上海。2017年5月,我应聘成为殷行街道党建办的一名党务工作者,往昔国企工作积累的经验和练就的技能,倒也派上了用场。
转眼间年过50,回首往事,虽乏善可陈,倒也从一个侧面经历了改革开放带给社会、城市乃至个人的沧桑变化。感触尤深的是无论遭遇怎样的命运、身处哪个阶段,做最好的自己是对此生最大的宽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