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手机真像一只小燕子,飞入千家万户,落到了每个人的手中,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离不开的“法宝”,阅读、拍照、导航、购物、打车、挂号、订票、查询……只要你想到,它就能办到。尽管生活千头万绪,烦事恼事尴尬事不断,但手机一拿,掌上定“乾坤”。
三十年前,我们学习新闻专业那会,有句行内通俗语,叫“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现套用它一下,当下在城镇,恐怕人有手机不是新闻。人没手机才是新闻。在我们接受“人咬狗才是新闻”概念差不多的年代,手机名叫“大哥大”,外型似砖块,上方有10公分左右的天线,配有真皮外套。手握大哥大者,非贵即富,是身份的象征,说实话,那时的手机通不通话不重要,重要的是拿着它的感觉和派头。去饭店用餐,把大哥大往餐桌上这么一放,自然会光芒四射,吸人眼球。
一点不夸张地说,当年穿着披风,戴着墨镜,留个锃亮的大背头,手持大哥大,说话模仿港味,那种感觉如同二战时期,丘吉尔首相嘴叼或手持雪茄烟一样,派头十足。按当时沪上流行语叫“棒棒响”,也叫“打桩模子”。
任何时候,商家的眼光都是锐利超前的。很快能以假乱真的大哥大儿童玩具诞生了,从此,除腰缠万贯者或希望冒充腰缠万贯者,手持大哥大之外,还有就是幼儿园小朋友了。一放学,小朋友们通常一手拿着大哥大,一手拿“奥特曼”,在父母爷爷奶奶的簇拥下,唯我独尊,派头十足,其腔调与手持大哥大的土豪有一拼。
记得那时,我在空军政治学院图档系学员队当队干,管理从地方高考入伍入学的本科生,与来自部队基层战士学员相比,他们见多识广,接受新事物快,思想也活跃。有一年元旦,系里举办迎新年文艺晚会,学员们不仅“卡拉OK”唱得好,还会演小品,一位来自昆明的学员矮矮胖胖,一副有些稀松的眼镜挂在鼻梁上,说起话来常能一本正经逗人捧腹大笑。在学员自创自演的小品里,他扮港商。我悄悄地从上幼儿园的儿子那里把大哥大偷了出来,给这位学员用作演小品关键道具。小品开始,这位“港商”按响玩具大哥大手机号码键后,边说边走上舞台,“不就几万块钱嘛,小意思啦,洒洒水啦……”那神态举止,腔调模样,让大家忍俊不禁,演出效果出奇好。
也不知是手机研发的推进,抑或整天拿着手机,手有些发酸,还是出入股市大户室手持大哥大,多少有些不太方便,特别是与女孩子约会,一天通不上几次话,大哥大有些碍手碍脚,渐渐地无限风光的大哥大退出人们视线。再往后,手持它的人,也与我们一样,外出也挤公交车,不过,我细心观察过,有大哥大的人多少还是有些不甘心的,把它放在包里,总是要露出它的天线,以示与众不同。当然也总不能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包小,大哥大体积大。我一直很羡慕手拿大哥大的人,因为我没有,所以每次外出总把手放在裤兜里。
那年月,手机普及率低,用大哥大通话费用昂贵,即便是有钱人,也大都是“有话则短,无话则免”,决不会像现在有事没事对着手机聊上一阵。也正因这个缘故,我们常见持大哥大,大摇大摆者,却很少见他们用它通话,所以当年大哥大有其实用性,但更有象征性,它是先富裕起来有钱者身份的征象,它的功能与效果自然不能排除摆设和道具。
与大哥大几乎同一个时期的电话长途功能,终于走出了电信局。从京城到各大小不等的城镇,随处可见电话亭甚至自家门前摆个小桌,放上一部私人电话,旁边有个纸牌,上面写着“可打长途电话”。
到了相约1998时,手机发展提速,提速到我也能看到 “黎明前的黑暗”,却还是碰了一鼻子灰。那年我受重用被调回机关,任宣传科长,正逢全军主办首届以宣传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军校大学生演讲比赛。学校领导很重视,在我们认真加班“备战”之后,领导决定由我带队进京“赶考”,并提出了“坐四望三”的具体目标。临行前,领导拍着我的肩膀说,还有什么困难。我低头望着腰带上挂着的拷机,怯生生地说,进京参赛时,可否向有关部门借部手机,以便随时汇报和聆听指示。领导一听毫不犹豫地说,可以。我有些激动,仿佛腰上已挂上如同当年战争年代手枪一样的“手机”。事后,便向管钱管物要害有权部门去申请,却当即被拒绝,理由是没这个规矩。我一听也很知趣,是不该有这个“显摆”的非分想法。
好日子在人们不经意间一路小跑,手机也扬帆起航,破风斩浪,一浪一个花样。型号不同,大小不一的手机不断涌现和翻新,打电话时有翻盖的,有上下滑动的……手机生产商的竞争,让手机越做越小,从大哥大半块砖大,做到只有小半个手掌大小,打电话时连握还需用手指捏着,否则滑掉落地没商量。跨越千禧年之后,手机有了发短信功能,与打电话相比价格便宜,与拷机相比,更加便捷。它的诞生宣吿拷台、拷机退出历史舞台。
随着手机进入智能化,它像个变化莫测的小精灵,在男女老少手中支配人们的生活。它成了无所不包、无所不会的“魔棒”。在我们充满天真遐想的时候,恐怕也会问娘天上有多少星星?娘烦,随囗便是,小孩好好读书,想那么多干嘛。现在的孩子拿起手机问度娘,手指一滑,度娘姓百,百问不烦,耐心解答。
不知道家家是否都是如此,反正我是这样,如今在家里,要想见妻子的脸,先得拜见她脸前“苹果的脸”。不过,想想也不怪,手机里的名堂太多了,有娱乐新闻明星结婚离婚;有股票房市涨落楼盘开业养生保健;有环球豪华游轮红海死海地中海;有风光旖旎的冰岛巴厘岛济州岛;有美国竞选总统伊拉克难民南美七胞胎婴儿;还有五花八门的抖音……应有尽有,目不暇接。不过,凡事都有两面,现在我不用留心也不难发现,妻子离不开手机,我也离不开。因为她手机一拿,以前的烦事难事头疼事,化繁为简,片刻搞定。
妻子是上海人,做面食过去只会包馄饨,自从和手机绑在一起,现在包饺子,做生煎,摊煎饼等,煎的,烤的,蒸的,花样翻新,无所不能,还学会了做月饼、曲奇、蛋糕、酸奶……每当清晨,不是鸟鸣催人醒,而是厨房里飘出的煎或烘烤饼的香味,让我从梦中透醒。
手机在手,妻子的烹饪技术如同大厨师傅站在身边指导,不论海派还是川味,或是广东菜,做得色香味俱全,像模像样。现在想吃麻辣豆腐,东坡肉等不用去饭店,儿子喜欢吃必胜客的烤鸡翅,妻子也一样,手机上一查再实践,烤出的鸡翅,一点也不逊色。
孩子读中学,放假第一次独立去北京,妻子在沪,手中的手机如同综合“指挥部”,从订车票到打滳滴,入住宾馆,一机搞定。手机智能化后,它让我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生活质量跃上了新的台阶。
从大哥大到智能手机,我们见证了科技的迅猛发展,见证了科技如何为我们的生活插上腾飞的翅膀,也从一个侧面见证改革开放40年,中华大地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