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庆顺 文
因为兴趣广泛,结交了不少朋友。平时,大家通过微信嘘寒问暖,还经常组织些活动或聚会,交流学习和生活感想。其中与两位袁姓朋友往来最为热络。
先说大袁。他比我年长三岁,我们小时候住在一个社区,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在房管所当电工,我为街道团委干事,因都爱好桥牌运动,常来常往。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大袁当选区桥牌协会副主席,热情为老年桥牌兴趣者辅导和服务,深得桥友们的认可。
我们除了每周两个半天的桥牌活动外,还经常组织各种邀请赛、杯赛、友谊赛等。以桥会友增加了不少新朋友,我的微信中多了几个桥友群,既提高牌技又愉悦心情。有时,我们还组织到苏州、湖州等地参加桥牌活动。近期由于新冠疫情不宜聚集打桥牌,我们就各自居家在电脑上对垒,也十分有趣。
桥牌的魅力在于打完牌的回味,有“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之感。几年前,大袁组织桥牌选手参加由《解放日报》社举办的双人桥牌邀请赛,我与另一位老同志搭档参与角逐,打了20多副牌,经裁判结分统计我们获第三名,次日该报在体育版左下角将这次桥牌赛前三名的名单刊载出来,我们看了,真是兴奋极了。
再说另一位袁姓朋友,比我小四岁,是我大学的同窗,他从岗位上退下来后对垂钓情有独钟。天气晴朗时,他自己驾车约上我与其他钓友到郊区钓鱼。
几年来,我们先后到宝山、嘉定、青浦、松江、浦东、崇明等多个鱼塘垂钓。清晨带上准备好的干粮茶水,迎着朝阳,自驾小车,一路欢语一路欣赏城市乡村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按照导航准确到达目的地。在鱼塘边安放好钓具、保温杯和小椅子,穿上钓线鱼饵伸出长长的鱼竿,坐在池塘边,晒着太阳,呼吸着水面飘来的负离子空气,等着鱼儿上钩。
这时候鱼塘边悄然无声,脑海里一片空明。
只有两眼紧盯水面浮子的动静,一旦见到浮子往上升起了,立马站起来用力提起鱼竿……
小袁钓技高超,曾多次参加垂钓比赛,还到过外省市交流,也能自己动手制作或修理钓具。我的视力较差,尤其在逆光下看水面浮子模糊不清,有时借助于望远镜观察,毕竟不方便,数次钓鱼收获甚微。小袁不声不响买来特大号红色浮子,在家仔细穿了鱼钩线,调试好了浮力后赠送给我。
我用上他送我的新鱼钩线,将鱼钩抛向鱼塘中,无论顺光还是逆光,即使在十米开外浮子也看得清清楚楚。不一会儿,水中的红色浮子往下沉了一点又升了一点,我眼明手快起竿收线,一条大鱼上钩!
在小袁的帮助下,我们将乌青鱼抄上岸,一过秤,15斤!这是我钓到的最大的鱼,心花怒放咏而归。
退休生活,有二袁,真好。